大百科全書是總結和綜述過去曆史上科學文化的一切成就,係統地全麵地介紹當今世界上各個學科的全部知識,特別是最新成就的知識的總文庫。大百科全書既是傳播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重要工具,也是為迅速提高工農業生產而奮鬥的有力武器。
西方各主要國家出版大百科全書,已有二百多年的曆史。一般人常把是否出版大百科全書及其內容如何,作為衡量一國科學文化水平的標誌。現在國外出版的百科全書種類多,數量大。美、蘇、英、法、德、日等國,綜合性的和專科性的百科全書,分別有幾十種之多。最近第三世界國家也紛紛出版百科全書。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編纂百科全書型書籍的傳統。《爾雅》是世界最古的百科性辭典之一。漢唐以來出了不少這類的書,宋代更見眾多,明清兩代則有《永樂大典》、《古今圖書集成》、《四庫全書》等卷帙浩繁的巨編。但中國曆代所編的這些書,都屬於類書或叢書性質,還不是現代工具書意義的百科全書。解放前出的舊《辭海》和近年修訂補充的新《辭海》(先出按學科分冊本,尚未出齊),也隻是學科條目簡單的辭書,離今天要求的大百科全書還很遠。
偉大導師毛主席和敬愛的周總理向來重視字典、詞典和大型辭書的出版,《辭海》就是在毛主席親自批示、周總理密切關懷下修訂出版的。革命導師馬克思、恩格斯、列寧都重視百科全書的出版,他們在自己的研究和著作工作中,都經常利用當時各國的百科全書,並且都曾為歐美重要的大百科全書寫過不少詞目。
根據我國目前的需要,我們建議盡早出版《中國大百科全書》。所以要“盡早”出版,一方麵是客觀需要:為了普及和提高科技知識,為實現“四個現代化”提供必要的資料,這是一項刻不容緩的基本建設;另一方麵是考慮到能夠參加編輯工作的學術界力量,由於“四人幫”的幹擾和破壞,青黃不接的情況十分嚴重:老的一輩接近衰老,新的一輩沒有培養出來,此項工作,如果現在不著手,幾年之後困難會更大,現在上馬,則老的力量還可利用,通過工作也可培養出一批新的力量。當前,實際上也有快上速成的條件:許多外國較好的百科全書可供參考,大部分詞目可以翻譯,綜合若幹國家不同辭書的同類詞目,經過我們加工整理,即可采用;一般詞目從幾千字到幾萬宇(少數詞目可能有幾十萬字),由專家分別編寫,所需時間不長。百科全書按學科分類編輯,也可早出成品,分冊出書,均衡排印,不致為其他書刊排擠。
關於出版《中國大百科全書》的初步設想是:此書約四五十卷,四五千萬字。60%以上為自然科學。在出版《全書》之前,先出分科性百科叢書,分科分類編寫,編好一本即出一本,先在國內流通,請有關方麵和廣大讀者提意見,修改後再出版綜合性百科全書。設想《全書》從明年國慶三十周年時開始,陸續出版,以十年左右時間基本完成。
為了進行此項工作,須邀請全國各學科有成就、有影響的專家,成立一個編委會(約五六十人),下設總編輯部,總編輯部下再設各分科編委會和編輯部。編委會是谘詢機構,總編輯部是執行機構。編委會擬聘請胡喬木同誌為主任,周培源、嚴濟慈、齊燕銘、陳翰笙、於光遠、周揚等同誌為副主任。總編輯部目前擬設在國家出版事業管理局,先成立若幹人的籌備機構,擬調薑椿芳、朱語今、曾彥修、朱庭光等同誌前來主持籌備工作。一切機構設置、調幹、用房、交通、經費等統一由出版局代為作出計劃預算,呈請國務院辦公室審查撥給。目前為開展工作,請先撥給少量用房。
為出版百科全書,要成立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該社編輯部約需人員二百到三百人,擬分批分期配齊,請中央組織部幫助解決,因所需專門人才的麵較廣,部分人員須由外地調入北京。
關於編輯方針和編輯條例等細則,容後報請審批。
以上建議是否有當,請批示。
國家出版事業管理局黨組
中國科學院黨組
中國社會科學院黨組
一九七八年五月二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