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上很多同誌建議籌建郭沫若紀念館,許多同誌說,北京已有魯迅博物館,紹興等地還有魯迅紀念館,郭沫若亦應有紀念館,館址就設在郭氏故居。並提出爭取能在明年開館,籌建工作即由編委會暫時負責。如中央批準,編委會即進入郭氏住宅辦公,就地籌備建館的工作。請告知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為於立群同誌另找適合的住宅,於立群同誌本人也一再表示,希望早點搬出來。
會上還建議增加劉大年、胡愈之、林林、鄭伯奇、魏傳統為委員。
以上報告是否有當,請予指示。
中國社會科學院黨組
一九七八年十一月十四日
中國社會科學院黨組關於出版《中國社會科學》的請示報告
(一九七八年十月)
中央宣傳部並報黨中央:
近年來國外學術界,特別是社會科學研究團體要求和我國交換學術情報和出版物的日益增多。為了開展國際學術交流和促進我國社會科學研究工作的發展,中國社會科學院準備出版一份定期刊物《中國社會科學》,用中文和外文在國內外發行,以對外為主。
《中國社會科學》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學報,擬先出季刊,第一期在明年三月用中、英文出版,16開本,每期約15萬字。準備在1980年改為月刊,並增出其他外文版。《中國社會科學》的主要任務是向國外介紹我國社會科學界的研究成果。它將發表學術水平較高和確有創見的論文。必要時也可以小量篇幅對我國社會科學界的學術活動作簡要的報道。每期文章一部分從國內出版的書刊中挑選,另一部分是專為這個刊物撰寫的。
我們準備邀請各主要學科的、有代表性的學者十人左右組成編委會,以決定這個刊物每期論文的取舍,另設立一個精幹的編輯班子負責日常的編譯工作。編委會在社會科學院黨組領導下工作。
《中國社會科學》外文版的編譯工作擬請外文出版局協助。排印由該局負責,印刷紙張,力求精美,發行工作國外由國際書店負責,國內由郵局負責。
考慮到這個刊物的審稿和譯稿要求都比較嚴格,工作難度很大,對審稿和譯稿人員準備付予適量的報酬。
以上報告,當否,請批示。
中國社會科學院黨組
一九七八年十月
關於辭去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職務致中央的信
(一九八〇年十二月二十日)
中央:
根據我目前工作和身體的實際情況,我深感再兼任社會科學院院長職務,實在負擔不了。盡管是掛名,但許多事務(如外事活動等)很難擺脫。為此,提請中央批準我辭去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的職務,改任顧問(兼職);同時建議也批準鄧力群同誌辭去副院長的職務。我們不再擔任院黨委書記和副書記。
關於今後社會科學院領導班子如何妥善安排的問題,最近院黨委常委專門作了研究,並征求了院內部分專家學者的意見。他們同意院的領導體製目前暫不作大的改革,實行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製。初步商定,由於光遠同誌任代理院長,梅益同誌任黨委書記(當然要通過民主選舉產生)。如中央原則同意,具體任免事項將由社會科學院另行報告。
以上意見妥否,請批示。
胡喬木
一九八〇年十二月二十日
據胡喬木秘書的手抄件排印
關於中國社會科學院工作的彙報提綱
(討論稿一九八二年一月八日)
黨的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中提出:“要在全黨大力加強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研究,對中外曆史和現狀的研究,對各門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研究。”中央這一號召對全國社會科學工作者是一個巨大的鼓舞和有力的鞭策。中國社會科學院黨委深感責任重大,曾先後就“六五”期間如何貫徹執行中央這一決定進行了多次的討論。現在把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基本情況,當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我們準備采取的措施和提出的建議作一彙報,請中央給予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