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章 附錄(4)(2 / 2)

(六)改善工作條件和生活條件

目前社會科學院的工作條件和生活條件很差,相當影響人員的穩定和科研工作的開展。全院沒有一個圖書館。33個研究所中隻有19個有圖書閱覽室,其中半數隻有9平米到20平米,大量圖書無法上架。十年內亂,原學部交出了三萬多平米的辦公室和宿舍,而現在人員比學部時多一倍,辦公室反比學部時少一萬多平米。因為缺少辦公室,許多科研人員不能上班,勞動紀律很難檢查,工作很受影響。現在正在興建的大樓,因進度遲緩,要到1984年才能交付使用。研究生院創辦已經三年,申請基建用地前後達九次,至今尚未批下,一直租借房屋辦學,分散教學,工作十分困難。三年來我們新建了三萬多平米的宿舍,但現在缺房的仍有1815戶,(還不包括去冬補充的三百多研究生和招考人員),其中無房戶和嚴重缺房戶(指四口以上住一小間的)達1/3,即638戶。一些知名專家隻有十幾到二十幾平米的住房。據去年十月,對471名研究員、副研究員的調查,現隻住一間房或住房麵積不足二十平米的,有156戶,占33.2%。許多科研骨幹,負擔的任務很重,但居住、生活、醫療條件都很差。如果按近三年來的基建速度,今後每年能增加200套住房(約12000平米),現有的缺房戶也要九年才能全部解決。對科研人員來說,沒有圖書館、沒有辦公室又沒有宿舍或居住條件很差,確實很難工作(注五)。為了適當改善工作和生活條件,我們要求國務院除每年正常基建經費外,在1982年至1985年間另外撥給2500萬元基建費用,其中1000萬元用以興建一個能容500人閱覽的圖書館及其附屬設備,1500萬元用來建設宿舍,並通過北京市幫助我們解決基建用地和優先安排施工。科學院原來有一個圖書館,在王府大街,主要是供哲學社會科學學部用的,社會科學院成立後方毅同誌和科學院其他領導同誌曾同意將該圖書館交給社會科學院,但直到現在還沒有實現。考慮到新建的圖書館要在“七五”期間才能建成,我們要求將王府大街的圖書館在1982年交給社會科學院。此外,現在許多科研人員,特別是新提的科研人員,其工資普遍低於職務最低的工資等級線,我們也希望能盡早解決這個問題,以適當提高科研人員的生活水平。

(七)有關全國社會科學研究事業的五項建議

社會科學在我國發揮了並且正在發揮重大的作用。我國革命和建設取得了一係列的曆史性的勝利,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勝利,也是社會科學的勝利。為了建設有高度物質文明和高度精神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社會科學研究事業今後必須有一個大的發展。

現在我國社會科學研究事業還很小,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在國家生活中的地位很不相稱,和客觀要求的差距也很大。全國社會科學研究事業是由四個方麵組成的:即中國社會科學院、高等院校文科的科研機構、中央各部門所屬的研究機構和各省市社會科學院(所)。四個方麵相互之間有過一些協作,但沒有統一的領導機構,它們的力量遠沒有發揮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