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是宋代著名的文學家。他曾做過宋哲宗的侍讀。
他在給皇帝的奏章中講述皇帝成功治理天下必須注意的六件事,其中很重要的一件是:講節儉,簡約樸素,不傷民財。
正因為如此,有一次宋神宗要大辦元宵節,購買“浙燈”四千盞。蘇東坡反對這樣鋪張浪費、勞民傷財,就大膽寫了《諫買浙燈狀》。神宗認為他的意見是對的,決定不再購買“浙燈”。
蘇東坡21歲中進士,做了40年官,有得意之時,也有被貶的不幸遭遇。不管是處於逆境還是順境,他都節儉自律,極力反對奢侈。他認為奢侈腐化、大吃大喝不僅有害風氣,也有害身體。在給一位友人的信中,他寫道:“口體之欲,何窮之有?每加節約,亦是惜福延壽之道。”意思是說,人的欲望是無窮盡的,注意節約,對身體和事業都有好處。
由於他養成了節儉的好習慣,所以他被貶官降職來到偏遠地區時,也沒有被窮困窘迫所嚇倒。
為了度過困境,他將大大降低了的薪俸,精打細算,計劃開支。這個辦法是:將收入分為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又分成30小份,每日用一小份。他把分好的這些錢裝在口袋裏掛在房梁上,以後每日清晨取下一包。取下這包錢,再計劃一下,先買急需的,能省就省。一日下來,決不超支。每日剩下的錢,他又裝入另備的一隻竹筒裏,以備緊急事件時再用。
他用精打細算的辦法度過了被貶的艱難歲月。
當他順利時,身居高官也不忘節約儉樸。他給自己規定:每頓飯隻能是一飯一菜。若來了客人,也隻許加兩個菜。如果親朋請他去作客,他也事先告知對方,不要鋪張,不然他就拒絕入席。
一次,他的一位好友從遠地來,多年不見,分外親熱。好友請他去敘舊,蘇東坡推辭不過,再三叮囑他按老規矩,不可鋪張。友人連連答應。
第二天,蘇東坡按約赴宴。當他來到友人家中一看,大吃一驚。原來,友人覺得多年不見,今日宴請蘇東坡,理應豐盛一些,而在蘇東坡看來,卻是過於奢華排場了。
蘇東坡皺皺眉頭,說:“有約在先,怎麼還這樣鋪張。”友人一再解釋說:“按我原意,比這還要豐盛,已經按兄長之意減去了一半。”
蘇東坡搖搖頭,說:“你還是不了解我呀,我不是僅嘴上說說而已,而是從心眼兒裏反對浪費的。請你撤去多餘菜飯,夠我二人食用即可,不然,我就要告辭了。”
那友人點點頭,心裏頓時升起敬佩之情,說:“好,按你的意思辦。”
仆人撤去了一大半,僅剩下四個盤子一壺酒。蘇東坡笑著說:“這不是很好嘛!”他和友人舉起酒杯,熱情地敘談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