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老教師,她的名字叫吳靜因。原是濟南鐵路第一中學的教師。1965年退休後,主動到濟南48中學當了義務教師。幾十年來,她做出了顯著成績,曾多次出席省、市積極分子代表大會,中共濟南市委授予她模範共產黨員光榮稱號,前年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如今,吳靜因已年逾古稀。在這有生之年,她依然以驚人的毅力,忠實地為黨的教育事業作出貢獻。這裏略去她為教育事業嘔心瀝血的事跡,隻敘敘她的儉約生活。
按照國家規定,學校每月要付給她三十多元的工資補差費,她婉言謝絕了。她說:“我是個黨員,盡力為黨工作是我的義務。要說補差,應該補為人民服務的差。”她連續16年盡義務,自願放棄了六千餘元的工資補差費。
吳靜因不僅工作不計報酬,而且也不要組織上的任何照顧。有一年冬天,學校派人給她送去幾節煙筒。她到學校後勤組付錢,後勤組的同誌對她說:“你每年連烤火費都不領,這煙筒不收你的錢。”她說什麼也不答應,後來還是買了煙筒,送還給後勤組。1979年9月,全國婦聯授予她全國三八紅旗手的稱號,並獎給她一台半導體收音機。她把這一台收音機送給了學校托兒所。
吳靜因生活儉樸,一年四季,粗茶淡飯,內衣也是補了又穿。她的女兒見她的襯衣破得無法補了,說:“媽,快把它撕了當抹布算了,我給你買件新的。”吳靜因卻說:“傻閨女,撕了多可惜,縫縫補補還可穿麼。”女兒隻好一針一線地給她縫補。
吳靜因這麼節儉,是因為收入少嗎?不!她每月有五十多元的退休金,足夠她用。她是把富日子當窮日子過,把節省下來的錢存進了銀行。她日積月累,把自己攢下來的1000元全部交給了黨組織,支援四化建設。組織上不收,她急得直流淚,說:“一個黨員應該自覺地分擔國家困難,現在四化建設需要大量資金,讓這點錢為四化建設發揮一點作用不是更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