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者不毀人以自益。
——漢·劉向《新序·雜事》
正義的人不會以詆毀別人來抬高自己。
風衝之物不得育,水湍之岸不得峭。
——漢·王充《論衡·累害》
被風吹打的植物不會正常發育,水流衝擊過的河岸不會陡峭。
美味腐腹,好色惑心,勇夫招禍,辯口致殃。
——漢·王充《論衡·言毒》
愛美食會壞肚,好女色會使內心迷惑,隻知勇毅會招惑,愛爭辯會遭殃。
善為人者能自為者也,善治人者能自治也。
——漢·桓寬《鹽鐵論·貧富》
善於為人著想的人自己也能照顧好自己,善於管理人的人自己也能自我要求。
守道以立名,修身以俟時。
——漢·桓寬《鹽鐵論·地廣》
堅守正道以樹立名聲,修養自身以等候時機。
金玉不琢,美珠不畫。
——漢·桓寬《鹽鐵論·殊路》
金玉不需雕琢,美珠不用描畫。喻指心靈高尚的人不用刻意裝扮。
至美素璞,物莫能飾也;至賢保真,偽文莫能增也。
——漢·桓寬《鹽鐵論·殊路》
最美的白玉,沒有任何東西能點綴它;品德純高的人,沒有任何虛偽的裝飾能增添他的光彩。
土積而成山阜,水積而成江海,行積而成君子。
——漢·桓寬《鹽鐵論·執務》
泥土堆積多了就形成高山,水積蓄多了就能成為長江大河,好的行為積累多了自然成為品德高尚的人。
內省不疚,何憂何懼!
——漢·桓寬《鹽鐵論·和親》
自我反省後沒有發現自己有違背良心之事,就不會有什麼叫人憂慮和害怕的了!
德比於上,故知恥;欲比於下,故知足。
——漢·荀悅《申鑒·雜言下》
道德修養能同那些品德高尚的人相比較,所以知道自己的不足而覺得羞恥;個人私欲能同那些比自己差的人相比較,所以就會感到知足。
以仁安人,以義正己。
——漢·董仲舒《春秋繁露·仁義法》
用仁慈去安定人,用道義來矯正自己。
建大功於天下者,必先修於閨門之內。
——漢·陸賈《新語·慎微》
想為國家建立大功的人,必須首先在自家門內修養自己。
學而慢其身,雖學不尊矣。
——漢·韓嬰《韓詩外傳》
隻學習而忽略修養自身,雖有學識但也得不到別人的尊敬。
修身以為弓,矯思以為矢,立義以為的,奠而後發,發必中矣。
——漢·揚雄《法言·修身》
修養身心當作弓,矯正思想當作箭,樹立正義當做靶子,瞄準後發射,每發必中。
人心其神矣乎!操則存,舍則亡。
——漢·揚雄《法言·問神》
人心真是神奇,守住了就存在,放開了就丟掉。喻指要修身養性。
言輕則招憂,行輕則招辜,貌輕則招辱,好輕則招淫。
——漢·揚雄《法言·修身》
說話輕浮會招來憂患,行為輕薄會招來罪過,舉止不得體會招來恥辱,愛好卑微會招來淫邪。
言重則有法,行重則有德,貌重則有威,好重則有觀。
——漢·揚雄《法言·修身》
言談莊重則有法度,舉止莊重則有公德,品貌莊重則有威嚴,誌向高雅則值得觀看。
上士之耳訓乎德,下士之耳順乎己。
——漢·揚雄《法言·修身》
品德高尚的人按照道德的原則做事,品行低劣的人則按照個人的意誌辦事。
上交不諂,下交不驕,則可以有為矣。
——漢·揚雄《法言·修身》
與上麵來往不諂眉,與下麵交往不驕橫,這樣就可以有所作為了。
肉自生蟲,人自生禍。
——漢·桓譚《新論·遣非》
肉因為自己腐爛才長出蛆蟲;人由於自身原因,才招來橫禍。
在官惟明,蒞事惟平,立身惟清。
——漢·馬融《忠經·守宰》
為官重要的是能明辨是非,處事重要的是能深明大義,立身重要的是能清清白白。
人鹹知飾其麵,而莫修其心。
——漢·蔡邕《女誡》
人都知道裝扮自己的容貌,卻不知道修養自己的身心。
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夥,而恥智之不博。
——漢·張衡《應間》
有德行的人不擔心自己的地位不高貴,而擔心自己德行不高;不以自己的待遇低為羞恥,而以自己才疏學淺感到羞恥。
君子不唱流言。
——漢·戴德《大戴禮記·曾子立事》
有德行的人不會說那些流言蜚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