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後更知鍛煉的重要,老舍先生自從生病之後,更加刻苦習武。他先後學了少林拳、太極拳、五行棍、太極棍、粘手等等,並購置了刀槍劍戟。1934年,老舍遷居青島,在黃縣租了套房子。房前寬敞的院子成了他練拳的場地。通往客廳的小前廳裏有一付架子,上麵十八般兵器一字排開。這一時期的老舍,雖然身體還算不上很健壯,但無大的毛病,精力還算比較旺盛,他的《駱駝祥子》這一優秀作品就是在這時創作的。
1935年春節前夕,老舍在山東大學的辭舊迎新晚會上,居然當眾獻藝,來了個單人武術表演,表演得很精彩,在場的人感到很驚奇,沒想到一個作家還能有這樣好的武功,個個讚不絕口。
抗日戰爭爆發後,老舍那些心愛的兵器都丟在了青島,但太極拳始終沒有扔,他走到哪裏打到哪裏。
1949年,對老舍來說,既是個大災年,也是個大喜年。說災,身體出了大毛病;說喜,他終於回到了老家北京。老舍在紐約期間,一個夏日的一天,老舍正打著太極拳,不知什麼原因他的腿忽然抬不起來了。隻好請醫生檢查,經大夫診斷是坐骨神經炎,需要立即住院進行手術治療。這一刀中斷了老舍長達15年的練拳史。從此,他走路離不開手杖。手術後剛能行動,便啟程回國,年底回到北京。
太極拳打不成,老舍便到中山公園學習太極氣功。學得仍然是那麼認真、刻苦。
熟悉老舍的人都知道,他雖然非常愛好拳術,但他很少與他人談及此事,隻是偶遇懂行的人才深談,而且談得津津樂道,有時口頭談著,手頭還比劃著,一些懂拳術的人,都願意同他接觸,也很尊敬他,敬佩他文武雙全。
1965年,老舍訪問日本時,遇到一位叫城山三郎的日本作家,在同他談創作問題時,不知道怎麼就扯到了武術,談得非常投機。從談話過程中,城山才知道老舍精於拳術,城山先生對此很感興趣,提出要和老舍比試比試。城山心想:你一個作家,不會有多高的武功,就讓老舍先出手,老舍先生猛擊一掌,將城山打了一個趔趄。城山反倒高興地大叫:“真有功夫呀!”老舍會武功的事,一時在日本文學界傳為美談。
1966年,老舍先生逝世後,城山先生在悼念文章中,還提到了這場“比武”。
老舍的文學作品和戲劇作品,幾十年來一直被人們讚賞,同他的作品一樣,老舍迷戀拳術,也成為後人的美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