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想逃避出名,名聲反而越跟隨。比喻人越謙虛,越受人尊敬。
自差偏自是。
——元·施耐庵《水滸傳》
自己有了差錯還自以為是。
恃己自用,人為人送。
——元·施耐庵《水滸傳》
若自以為是,那麼就等於把別人拒之門外。
休隻愛誇強說會,少不得直做得貼骨粘皮。
——元·張養浩《失題》
做人要是隻愛自我吹噓,這樣隻能是淺薄無知。
不赫赫取譽,不察察為明。
——元·柳貫《諡議·陳思濟諡文肅》
不誇耀自己來獲取聲譽,不吹毛求疵來顯示明察。
以富貴驕人固非美事,以學問驕人害亦不細。
——元·張光祖《言行龜鑒·學問》
用財富和尊貴去輕視別人固然是不光彩,可用學問去輕視別人害處更是不會小。
聰明有餘而處之若不足,俊傑並用而求之如不及。
——元·歐陽玄等《宋史·王岩叟傳》
聰明的人在處事時仍覺得經驗不足,才能超群的人在尋求知識時還覺得追不上他人。
順我者生,逆我者死。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
順從我的人生存,違背我的人喪生。比喻狂傲驕橫。
處世還須稱晚來,逢人且莫誇疇昔。
——明·吳承恩《憶昔行贈汪雲嵐分教巴陵》做人處事還須考慮將來會怎樣,在別人麵前不應當炫耀從前如何。
慢人者,人亦慢之。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誌》
傲慢輕視別人的人,別人也會輕視於他。
不可以一時之得意,而自誇其能;亦不可以一時之失意,而自墜其誌。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
不要因為一時間的成功,就誇耀自己的才智;也不要因為一時間的失敗,就喪失自己的誌氣。
強中更有強中手,莫向人前滿自誇。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
強人中間還有更強大的能人,切不要在眾人麵前自我誇耀。
為人第一謙虛好,學問茫茫無盡期。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
做人首要的原則是謙虛好學,知識的海洋茫茫無邊際。
人生大病,隻是一“傲”字。
——明·王陽明《傳習錄》
人生最大的病患,就在於驕傲。
謙者眾善之基,傲者眾惡之魁。
——明·王守仁《傳習錄》
謙虛是各種好事的基本,驕傲是各種壞事的禍首。
疾言厲色,是己非人,是激也。
——明·呂坤《呻吟語摘·補遺》
對人聲色俱厲,總認為自己正確而錯在別人,這是偏激的表現。
人譽我謙,又增一美;自誇自敗,還增一毀。
——明·呂坤《續小兒語》
別人對自己稱讚要表示謙虛,又增加了一種美德;自我誇耀就會自找失敗,而且還會招致別人詆毀。
氣忌盛,心忌滿,才忌露。
——明·呂坤《呻吟語摘·人品》
做人不要盛氣淩人,不要驕傲自滿,不要恃才自誇。
世間無一件可驕人之事。
——明·呂坤《呻吟語摘·人品》
世間沒有一件事情值得在別人麵前驕傲。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虛其心受天下之善。
——明·呂坤《呻吟語摘·補遺》
胸襟寬廣,容天下之事,虛心傾聽所有的好意見。
毋以人譽而遂謂無過。
——明·呂坤《呻吟語摘·補遺》
不要認為別人讚譽就以為自己沒有過失。
常看得自家未必是,他人未必非,便有長進。
——明·呂坤《呻吟語摘·反己》
時常看自己並不一定都是正確,別人未必都不對,這樣自己就才能有進步。
人可以有德,而不可恃其德;可以有才,而不可恃其才。
——明·方孝孺《深慮論》
做人,應當有高尚的品德,但不應以此去驕傲;人應當有才智,但不應以此去自誇。
怡怡自喜,奕奕自炫者,豎子之雄,非豪傑之士也。
——明·方孝孺《贈林公輔序》
稍有成績就沾沾自喜、自我誇耀的人,隻不過是一般人當中的強者,並不是真正的傑出人物。
見人不善,莫不知惡;己有不善,安之不顧。
——明·方孝孺《幼儀雜箴》
看見別人的不對的地方,沒有人不感到厭惡;但對自己的不是之處,卻能安然處之。
釣名沽譽,眩世炫俗,由君子觀之,皆所不取也。
——明·方孝孺《豫讓論》
追求名利,誇耀自己,迷惑世人,這在賢人看來,這都是不可取的。
人之不幸,莫過於自足。恒若不足,故足;自以為足,故不足。
——明·方孝孺《雜誡》
人們的不幸,就在於自滿自足。如果經常認識到自己不足,他就會很充實;如果自以為已經足夠了,那他一定會很空虛。
虛己者,進德之基。
——明·方孝孺《侯域雜賦》
虛心克己,是提高品德的基礎。
諱者欺之媒乎,矜者諂之宅乎。
——明·劉基《鬱離子》
掩蓋缺點必產生欺騙,驕傲自滿必產生諂媚。
樂言己之長者不知己,樂言人之短者不知人。
——明·劉基《鬱離子》
喜歡自吹自擂的人並不了解自己,喜歡談論別人缺點的人並不了解別人。
樹天下之怨者,惟其重己而輕人也。
——明·劉基《鬱離子》
得罪人太多,就是因為自以為是而輕視別人。
能盈不能謙者,雖成必毀。
——明·劉基《擬連珠》
隻知道自滿卻不懂得謙虛的人,即使成功了,必然還會失敗。
善易者不言易。
——明·張煌言《僧履端詩序》
精通《周易》的人,不會隨便談論它。比喻有真才實學者常常謙而不露,一知半解之人卻誇誇其談。
君子浩然之氣,不勝其大;小人自落之氣,不勝其小。
——明·薛瑄《薛文清公讀書錄·君子小人》君子浩然正氣,特別偉大;小人自滿之氣,十分渺小。
虛心接人,則於人無忤;自滿者反是。
——明·薛瑄《薛文清公讀書錄·接物》
謙和待人,就不會與別人有抵觸;驕傲自滿之人正好相反。
常存不如人之心,則有進。
——明·薛瑄《讀書續錄》
思想上常常懷著比別人不足的想法,就會有進步。
好勝,人之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