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自多,浮薄之心也;富貴自雄,卑陋之見也。

——清·金纓《格言聯璧·悖凶》

讚美自己有文采,是膚淺的認識;自以為富貴傑出,是庸俗卑下的看法。

不讓古人是謂有誌,不讓今人是謂無量。

——清·金纓《格言聯璧·持躬》

不拜倒在古人麵前叫做有誌氣,不謙讓於當世人叫做沒有度量。

仁厚刻薄,是修短關;謙卑驕滿,是禍福關。

——清·金纓《格言聯璧·惠言》

仁厚與刻薄,是高尚與過失的分界線;謙遜與驕橫,是禍與福的臨界點。

庸言之信,庸行之謹。

——《易經·乾傳》

常說的話語要有信用,慣用的行為要謹慎。

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

——《易經·係辭上》

言行決定君子是否能夠成大業,能不謹慎嗎?

凡事不密則害成。

——《易經·係辭上》

應當保守機密的事隨意說說,就必然造成損失。

口無擇言,身無擇行。言滿天下無口過,行滿天下無怨惡。

——《孝經·卿大夫章》

口不能隨便說話,身不能隨便做事。說話遍布天下而沒有過失,行事處處而沒有怨恨。

予其懲,而毖後患。

——《詩經·周頌·小毖》

應該提高警戒,謹慎從事,不致招來禍患。

好言自口,莠言自口。

——《詩經·小雅·正月》

好話出自口,壞話也出自口。喻指人應慎言。

君子無易由言,耳屬於垣。

——《詩經·小雅·小弁》

君子不要輕易說話,有耳朵貼在你的牆上。是指說出的話容易走漏。

令儀令色,小心翼翼。

——《詩經·大雅·烝民》

麵容慈祥,小心謹慎。

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

——《詩經·大雅·抑》

潔白玉圭上的汙點,還可以磨去;話說錯了,就無法收回了。

仁者其言也訒。

——《論語·顏淵》

仁德的人每說一句話都是經過思考的。

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

——《論語·為政》

博學多聞減少疑義,言語謹慎,就可以少犯錯誤;廣覽多見,不去做危險之事,行為謹慎,就會很少後悔。

人之易其言也,無責耳矣。

——《孟子·離婁上》

人應該慎言,要是隨便輕易地什麼話都說,那就是不負責任了。

人知謹注錯,慎習俗,大積靡,則為君子矣。

——《荀子·儒效》

人知道謹慎行事防止出錯,慎重對待習俗,經過長期磨練和積累知識,就會成為君子。

凡流言、流說、流事、流謀、流譽、流訴,不官而衡至者,君子慎之。

——《荀子·致士》

凡是不著邊際的話語、事謀、稱譽和誹謗,不會公開來到,君子都要謹慎對待。

聲無小而不聞,行無隱而不形。

——《荀子·勸學》

聲音沒有因為小而聽不到的,行為沒有因為隱蔽而不被人發現的。

樹成蔭而眾鳥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禍,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荀子·勸學》

綠樹成蔭眾鳥就會在上棲息,醋酸多了小飛蟲便會聚來。所以說話不慎會招禍,行為不慎會招來恥辱。君子要慎重立身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