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舉者也,滿則慮嗛,平則慮險,安則慮危,曲重其豫,猶恐及其禍,是以百舉而不陷也。
——《荀子·仲尼》
聰明人辦事,滿意時要考慮到不足,平安時要想到險惡,安全時要想到危險,周密慎重地作了預防,仍擔心招來災禍,這樣辦一百件事也不會失敗。
慮必先事而申之以敬,慎終如始,終始如一,夫是之謂大吉。
——《荀子·議兵》
周密思考必須在事前進行,並且要十分慎重,從始至終都一樣,這就叫做“大吉”。
無稽之言,不見之行,不聞之謀,君子慎之。
——《荀子·正名》
沒有根據的話,沒有見過的行為,沒有聽說過的謀略,君子要慎重地對待。
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敗也必在慢之,故敬勝怠則吉,怠勝敬則滅,計勝欲則從,欲勝計則凶。
——《荀子·議兵》
一切事情成功必定在於謹慎從事,失敗也必定在於怠慢鬆弛,因此謹慎勝過怠慢就吉利,怠慢勝過謹慎必定失敗,計謀超過自己的要求就順利,要求超過計謀就凶險。
君子慎其所去就。
——《荀子·樂論》
有德行之人謹慎對事物。
見其可欲也,則必前後慮其可惡也者;見其可利也,則必前後慮其可害也者。而兼權之,孰計之,然後定其欲惡取舍,如是則常不失陷矣。
——《荀子·不苟》
看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必須瞻前顧後地考慮它不好的一麵;見到有利可圖的東西,必須瞻前顧後地考慮它的害處。要從這兩方麵權衡,深思熟慮地計算一下,然後才決定自己的欲求和厭惡、取得和放棄。這樣做,往往不會遭到失敗。
苟慎其道,天下可有。
——《韓非子·初見秦》
如果謹慎於真理,便可以擁有天下。
同事之人,不可不審察也。
——《韓非子·說林上》
共同做事的人,不可以不審視、觀察。
為其不可複者也,則事寡敗矣。
——《韓非子·說林下》
辦事留有餘地,辦事情就減少失敗。
事以密成,語以泄敗。
——《韓非子·說難》
事情以能保守秘密而取得成功,語言因為泄露出去而導致失敗。
慎易以避難,敬細以遠大。
——《韓非子·喻老》
慎重地對待容易之事以避免困難,嚴謹地對待細小之事以避免大的禍患。
不躓於山而躓於垤。山者大,故人順之;垤微小,故人易之也。
——《韓非子·六反》
沒在高山上跌跤,而在小土堆上跌跤。山高大,所以人們小心謹慎地沿著路走;小土堆很小,所以人們認為太容易而不放在心上。
小謹者不大立,訾食者不肥體。
——《管子·形勢》
在小事上過於拘謹的人不會有成大器,挑食的人不會長胖。喻指不能過分謹小慎微。
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
——《老子》
克服困難之事就從容易處著手,辦大事先從細微處做起。
豫焉,若冬涉川;猶兮,若思四鄰。
——《老子》
事前慎重準備,像冬天過河一樣小心謹慎;反複考慮,像提防四鄰敵國一樣小心。
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
——《老子》
善於行走的人不會留下痕跡,善於說話的人不會失言。
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老子》
人們做事,常常在快要成功的時刻失敗。謹慎地對待結尾像開始那樣,就不會有失敗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