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蚋噆膚,不寐至旦;半糠入目,四方弗治。

——《鶡冠子》

一隻蚋叮了人的皮膚,使人痛癢到清晨;半粒米糠進了眼睛,到處都沒法醫治。

計福勿及,慮禍過之。

——《文子·微明》

計劃好處利益應留有空隙,考慮災禍應該往壞處著想。

慎爾言,將有和之;慎爾行,將有隨之。

——《列子·說符》

謹慎言談,就會有人隨聲附和;謹慎行為,就會有人追隨而來。

君子之於物,無所苟而已。

——《穀梁傳·僖公十六年》

君子對於事物,不能疏忽大意無所謂。

人無釁焉,妖不自作。

——《左傳·莊公十四年》

人沒有漏洞,妖患不會從中作梗。喻指謹慎行事。

慎始而敬終,終以不困。

——《左傳·襄公十五年》

從始到終謹慎小心,最終就不會困窘。

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群鮮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則多死焉。

——《左傳·昭公二十一年》

火猛烈,老百姓看著就害怕它,所以很少有人死於火災;水懦弱,老百姓輕慢而玩弄它,死於水災的人就很多。

君以為易,其難也將至矣。

——《國語·晉語》

往往以為容易的時候,困難也就跟來了。喻指做事要謹慎、小心。

絕險曆遠者,不慢於禦。

——戰國·慎到《慎子》

經曆長途跋涉的人,駕車時不會怠慢。喻指謹慎行事。

慎在於畏小。

——《尉繚子》

謹慎在於注意細微之處。

有以乘舟者死,欲禁天下之船,悖。

——戰國·呂不韋等《呂氏春秋·蕩兵》

因為船翻人死,便讓天下的船停止運行,這樣做是荒謬的。喻指過於謹慎便是迂腐。

懷重寶者,不以夜行;任大功者,不以輕敵。

——《戰國策·趙策二》

懷揣珠寶的人,不在夜晚趕路;擔任大事的人,不輕視敵人。

慎厥初,惟厥終。

——《尚書·蔡仲之命》

謹慎地對待開始,時刻想到它的結果。

栗栗危懼,若將隕於深淵。

——《尚書·湯誥》

小心謹慎害怕有錯,就像隨時要墜落到深潭之中。喻指處事小心謹慎。

心之憂危,若蹈虎尾,涉於春冰。

——《尚書·君牙》

要一絲不苟,小心謹慎,有如踩著老虎尾巴和走在春天即將融化的冰河上一樣。

無稽之言勿聽,弗詢之謀勿庸。

——《尚書·大禹謨》

沒有根據的話不要聽,沒有經過相互切磋的謀略不要采用。

小人怨女詈女,則皇自敬德。

——《尚書·無逸》

小人埋怨你侮辱你,更要謹慎自己的德行。

不困在豫慎,見禍在未形。

——《逸周書·王佩》

沒遇到困境是由於事先就謹慎,發現災禍應該在它還未形成的時候。

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

——《禮記·中庸》

君子謹慎地對待自己不是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的事情。

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禮記·中庸》

隱暗的東西最容易表現出來,細微的東西最容易顯露出來,所以君子在一個人的時侯,做事也要注意。

言不過辭,動不過則。

——《禮記·哀公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