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語言文明(1)(3 / 3)

例如:一個14歲的女孩,偶然認識了一個外地的中年男子,男子英俊瀟灑,談吐自如。頻繁的書信來往,伴著女孩讀完了高中,她單純崇拜的情感也發生了變化。終於,那位男子來信讓她到他那邊去,並答應為她“安排一切”。她欣然同意前往,家長、朋友都竭力勸阻,可她執意不聽,並買好了火車票。臨行前,她拔通了中小學生熱線電話,說:如果谘詢員不能用與家長不同的方法來說服她,她立刻啟程。谘詢員詳細問了情況後說:“我也是一名中年男子,我要是喜歡一個比我小十幾的女孩而又沒有非分之想,我不會讓她孤身前往來看我,我會設法去看她;喜歡美是人的天性,喜歡一個天真無邪的女孩,並願意給她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互相通信都可以的,但我決不會背著自己的妻子。”女孩聽了這番真誠的開導,終於說:“你說服了我,我決定不去了。”為什麼孩子願意將心裏話告之熱線呢?他們需要一種平等的交流。心靈與心靈之間的平等,才是交流的橋梁。

還有這樣一種誤解,移情交流,隻是為了照顧對方的情麵,遷就他人的利益,而對自己卻有點委屈,甚至是舍棄了自我。其實不然,人際交流是互動即互相影響的過程。你要改變別人就先要改變自己。你要給人刮胡子,先抹點剔須膏不是可以刮得更好嗎?

比如,一位廠長在經過“禁止吸煙”的地方發現有幾個工人抽煙。他出於管理的責任心可能會嚴厲訓斥兩句。這樣說話雖然在原則上沒什麼不對,卻會影響這幾個工人對他不滿意、發牢騷。如果他講求心理策略,出於愛心說話,就會湊到幾個工人眼前,取出煙來請客,而當有人要給他點煙時,心平氣和地提醒人家注意安全,遵守廠規,到別處去吸煙。這樣不僅解決了問題,而且能夠溝通感情,密切關係。你的目的達到了,怎麼是委屈自己呢?

卡耐基說得好:我們訓練寵物時候都知道對它的細微進步及時給予讚許,那麼,對於一起生活或謀事的人,為什麼不試試這個善解人意、出於愛心說話的方法呢?所以我們要牢記出於愛心說話的三項原則:一、你說的話是否合乎事實;二、你說話的意圖是否為了對方的最大利益;三、你說話的態度與方式是否誠懇和善。

真正的讚揚並不是虛偽的恭維

讚揚具有不可思議的力量。它在人際交往中是最好的禮物和報酬,是滋養心靈的雨露和陽光。如今人們做生意最講求投入小而收益大,而讚揚別人就是以微小的“投資”獲取極大“利潤”的秘決,可有許多人卻不肯經常這樣做。這是為什麼呢?

對此,人們會有種種理由來解釋,比如:與陌生人剛認識,對人家還不大了解,怎麼好讚美?朝夕相處,彼此早已相知,何必還要討好賣乖?異性交往,尤其是麵對一位年輕漂亮的女郎,實在不好意思,人家會懷疑你居心不良;有的人正春風得意,明知人們對他評價很高,自己何必去湊這個熱鬧?對於領導者更不能隨便討好,別人發現了會說你溜須拍馬,削尖腦袋往上爬呀!還有,有的人一身毛病,實在不怎麼樣,有什麼可讚美的?……總之,若想尋找不必對別人表示讚揚的理由是很容易的。這些想法在邏輯上也許不無道理,但它卻嚴重阻礙我們在人際交往中走向最佳狀態!在這裏,我們不妨參考一下一位青年朋友的親身體會。他說:

早在上學的時候,我就知道並喜歡歌德的一句名言:“最真誠的慷慨就是讚賞”。然而那時候,我並不直正理解這句話的涵義。我總認為隻要讓父母、教師和同學們承認與讚賞自己就是最大的收獲,從來不想我給別人什麼感受,尤其對於跟我有不同意見的熟人朋友,我總是毫不客氣地反唇相譏,言詞咄咄逼人。久而久之,朋友們對於我的高談闊論表現出一副不屑一顧或加以嘲笑的樣子。為此我苦惱過,抱怨過,甚至憤然不平。但是,當我增長了見識、靜心反思之後才發現自己是多麼幼稚、自私、淺薄,隻知道索取他人的真誠讚賞,自己卻吝嗇得不肯付出一點對他人的讚賞。其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有一份不俗或過人之處,隻是許久以來,我總是把別人當作小草一樣俯視,而從未發現和讚賞別人的美好之處。這樣,我也就把別人對自己的讚賞當作了自我陶醉的美酒,而不能當作自我更新,回報對方的一種動力。

這位朋友的反思道出了我們許多人使人感到居高臨下,驕傲自滿的緣由。不肯讚揚別人的想法不論有多少種,總的來說無非是兩方麵的原因:一是心態不夠積極,自卑或自負;二是不懂得交際的奧秘,分不清讚美與恭維有什麼本質的區別。

讚美與恭維確實有共同之處,二者都要洞察別人的心理,說別人愛聽的好話。但在本質上二者卻截然不同。恭維奉承的特點可由“拍馬”、“溜須”的來曆說明其目的是趨炎附勢、討取歡心,在虛偽誇大的讚詞背後隱藏著心術不正,別有用心的動機。而真誠的讚賞是出於真實的感受,是把人與人之間本已存在、理應發展的相互尊重與友愛表達出來。卡耐基說得好:“恭維是從牙縫裏擠出來的,而讚美是發自心靈的。”人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必須要有人與人相互尊重與友愛這個不可缺少、無比可貴的條件,而學會讚揚才能實現這個條件。

因為讚美的實質就是表達交流彼此的尊重與友愛,所以它可以說是人類心靈升華和人際關係的偉大杠杆。

你會使用“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