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視說話格調的錘煉。
說話格調與說話內容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在經營說話內容的同時,要重視錘煉一個好的合適的說話格調,以確保說話內容得以順利傳播。
2.善於控製說話情緒。一個人在理智的憎況下能夠把握自己,在說話方式、體態控製上都能做到不亂方寸,穩妥適宜,而一旦情緒失控,則會導致說話格調的恣肆乖張。
3.努力提高說話水平。說話水平的提高是全方位的,其中包括說話格調的提高。一個會說話的人會揮灑自如.遊刃有餘,保持一種良好的說話格調。
張揚樸實風氣,勿裝腔作勢大家都希望給人留下有口才會說話的良好印象,很自然在說話形式上就注意精雕細刻。這本是好現象,但物極必反。如果忽視了內容,過分在形式上強加粉飾,甚至以浮華的形式掩飾蒼白的內容,就隻能召來反感情緒。
卡耐基曾談到人們好搬用名人名句為自己的話語增光著色的“背光效應”,認為這是缺少主見、心理自卑的反映。與此類似的諸如堆砌詞藻,說些七繞八轉的囫圇話,都不過是矯揉造作,故弄玄虛,嚇唬別人。
說話的根本所在就是有效迅捷地傳遞信息。與華而不實相反,樸實的說話方式真正切準這一根本點,顯得自然而實在。寫文章反對粉飾綺靡之風,說話也不例外。一位口語老師歸納他的學生說話中的幾種“矯情病”:
一是好用歐式語;二是喜文白夾雜;三是愛用外來語,漢英夾雜、港粵語調等;四是堆砌詞藻。看來張揚樸實的說話風氣是很現實、很迫切的問題。
為此,我們應做到以下兩點:
1.注意用內容的力量打動人,而不是用浮華的形式嚇倒人。浮華形式雖然美妙,但銀樣槍頭,其實蒼白,隻會讓人倒胃、厭煩。隻有實在的內容,才會真正征服人心。
2.對語言要有正確的認識。語言是內容的物質外殼,是信息的載體。隻有恰當準確的語言,才能有效地表現思想,否則隻能因文害意,有礙信息傳遞。
電話也可以傳神
盡管電話線另一端的人實際上看不見你,但你的聲音卻能為他描繪出你的形象。如果你愁眉苦臉,電話中的聲音也不可能溫暖熱情;同樣,如果你說話時麵帶微笑,那麼電波就會把微笑傳遞過去。電話這種傳遞身體表情的能力相當驚人。你在電話中的聲音能夠清楚地告訴對方:你的嘴角是在向上翹,還是向下撇。你越是態度友好,你的聲音聽起來就越親切。而友好的態度,無論在社交界還是在商業場合中,都是有效的交流工具。請把鏡子放在電話機旁,一麵打電話一麵觀察自己的表情。
過去,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總是建議我們使用“微笑的聲音”。但奇怪的是,這樣的聲音越來越難以聽到,以致當我們聽到這樣的聲音時更感到珍貴。我們現在常常聽到的是一種“咆哮的聲音”。試想,當你在旅館中一覺醒來,拿起電話點早餐時,回答你的是一個洋溢著笑意的聲音該是多麼愉快!你發現對方把為你拉開窗簾、召喚陽光當作自己的職責,而且似乎十分關心你要煎雞蛋老一點,還是嫩一點,這一切當然會讓你感到心曠神怡!
無論是在私人談話還是商業會談中,電話能傳送你的形象--可能是令人愉快的、也可能是招人反感的。因此,你應隨時保持聲音的活力、熱情和真摯。
打電話和你在董事會中作報告一樣,姿勢也會影響聲音的清晰、音量和活力。打電話時不要縮在椅子裏。如果身體下陷佝僂、聲音也會跟著下沉。坐直身體,使你的呼吸動力中心緊張起來。
有時進行這種漫無目的卻又必要的電話交談是有益的,至少對女人們來說是如此。它可以代替你親自去慰問病中的朋友,可以幫助他或她消磨寂寞的時光。但是,電話交談對於交談的雙方來說,通常都應該是簡單明了的。要自覺限製你的電話時間,甚至也要限製對方的時間。想象那是需要花錢的,事實上,那的確需要花錢。
康丁·雷諾有一次在白宮同福蘭克林·羅斯福總統在一起時,恰好遇到邱吉爾從英國打來一電話。一會兒,雷諾驚奇聽到總統在說:“好了,溫斯頓,你的3分鍾時間到了,掛了吧,否則你要付超時的費用了。”一九六九年,尼克鬆總統和月球上的太空人通過一次電話之後說道:“這筆電話費肯定很可觀,我希望是由對方來付錢。”婦女們不妨假想自己是在公共電話亭裏打電話,而不是在自己家裏,而且設想自己剛好已把最後一枚硬幣投進了電話機。采用這種辦法來限製自己沒完沒了的叨絮。
作為接電話的一方,態度當然要親切有禮。但這並不意味著你隻能做電話閑聊者的犧牲品。
如果某個電話已經持續了好久,而你正要作一些需要集中精力的事情--如正要煮飯做菜,或者寫一篇文章,接待一位客戶--那你大可直言不諱地告訴對方你目前沒時間閑聊。
“瑪麗,等會兒忙完了再打電話給你,現在我實在脫不開身。”或“我忙得不得了,要不我明天早上9點到10點之間再給你打電話,好不好?”如果你是打電話的人,請記住你正占用對方的時間,因此如果你的目的隻是為了隨便聊聊.那就立刻告訴對方這一點。
輕聲細氣與語言精神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