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輕聲細氣,公關、外交的武器在人們的公關活動中,外交事務中,輕聲細氣是經常運用的言語口語修辭形式。大凡做公關工作的女秘書,男女外交官員,也會深明輕聲細氣的好處,諳熟其中三昧的。這些人,一般訓練有素,自覺恰到好處地運用輕聲細氣,與各自打交道的對象或平等交談、對話,或巧妙周旋,較多地運用輕聲細氣作為武器,作為手段。例如:一位公司女秘書,在一次舞會上,遇到其頂頭上司總經理的愛慕表白:“你真美麗,如果你沒有結婚的話,我們生活在一塊多幸福啊!”女秘書說:“是呀,幸福不幸福,得回去問你的妻子和女兒,我得問問我的丈夫”。聰敏的女秘書巧借話題,把對方的妻子、女兒請出來,把自己的丈夫擺出來,讓對方碰了個軟釘子。讓對方知難而退,不敢再心生邪念。這種輕聲細氣的口語修辭,隱含了女秘書的自尊自重和巧於應對的言語機智、言語文明。
又如《晏子使楚》便是外交口語修辭的極好範例。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為小門於大門之側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國者從狗門入;今臣使楚,不當從此門入”。儐者更道,從大門入。
見楚王。王問:“齊無人耶”?晏子對曰:“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為無人!”王曰:“然則何為使子?”晏子對曰:“齊命使,各有所主,其賢者使使賢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嬰最不肖,故宜使楚矣。”這位齊景公時的齊國丞相,是位氣度不凡,才華出眾的外交家。雖然身材矮小,不是高大威猛、儀表堂堂的外交官。但他才思敏捷,應對如流,幽默機智,正氣凜然。在戲弄與反戲弄;蔑視與反蔑視的外交鬥爭場合,對楚國君臣所挑起的一個個事端,隨機應變,從容自如,針鋒相對,逐個給予迎頭痛擊,長了齊國誌氣,維護了齊國尊嚴,滅了楚國的威風,打擊了楚王的氣焰。
晏子話語不是狼嗥虎嘯,而是溫文爾雅,妙語連珠,綿裏藏針,適切外交場合用語的言語風格。輕聲細氣,適境得體。語不在多,有理則明,聲不在大,幽默則靈;“情--氣--聲”三者有機結合,剛柔相濟,便顯出神奇,展示了古代東方外交言語修辭的魅力,顯示了古代東方外交言語修辭的文明。
5.輕聲細氣,融洽人際關係人雲:“親不親,聽聲音;敬不敬,觀言行。”作為人類邏輯思維的載體,語言在人際關係中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溝通人們思想,為人類表情達意服務的紅娘。因此,不可小視口語修辭的作用。人類口語修辭,風格上,大體可分為“駿馬秋風冀北”的剛性美,和“杏花春雨江南”的柔情美兩大類。各有各的好,各有各的妙,不宜分出伯仲來,然而,在當今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人們更多地傾向於柔情之美。口語修辭中,也多傾向於輕聲細氣,把她作為時尚:喜聽輕聲細氣,愛用輕聲細氣。輕聲細氣,便作為有文化、有教養、有內涵的口語修辭模式。因此,輕聲細氣起到融洽人際關係作用也就不足為奇了。巴黎男士、女士如此,香港大學生、白領文員也如此,北京上海公關、外交人員如此,南京廣州營商者也如此,熱戀中的男女如此,溫馨家庭的夫妻也如此……輕聲細氣。是人際關係和諧融洽的化學物、潤滑劑;輕聲細氣是友誼的紐帶,情感的橋梁。
由此可見,輕聲細氣,不容置疑,與言語精神文明有密切的關係。朋友們,你要做個高雅、文明的現代人嗎?那麼,請你加強思想修養,文化修養,視口語修辭的運用,學會輕聲細氣地說話吧!
要爭論不要爭吵
散文家約瑟夫·阿迪森說:“善良的天性比機智更令人愉快。”隻要出自善意,討論也就和談話一樣。相反,那種怒氣衝衝的爭吵,一方激烈地攻擊另一方,同時拚命地維護自己,這正是良好談吐的大忌。
信念偏見的區別就在於:信念不需要動怒就可以闡述清楚。
中國人有句諺語:“有理不在聲高。”不能說凡是發怒的人,看法都是錯誤的,而是說他根本不懂得如何表述自己的見解。討論的原則是:運用無可辯駁的事實及縱容鎮定的聲音,努力不讓對方厭煩,不迫使對方沉默而達到說服對方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