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美國電影《勝利大逃亡》中的一個鏡頭嗎:當輪打到德軍足球隊罰點球時,那位盟軍隊的守門員一語不發、卻用一種憤怒、仇恨、具有一種無堅不摧力量的目光直盯著德方主罰隊員,看得他喪魂落魄、膽戰心驚,因而踢出的球疲軟無力,被盟軍守門員輕而易舉地接起。可見,眼神有時會具有一種攝人魂魄的鎮懾力量,使心虛的人望之喪膽。電影《列寧在十月》裏的捷爾仁斯基,不也就是用這種眼神威嚴地盯著叛徒,喝令他“看著我的眼睛!”從而使叛徒一下現出了原形嗎!
當然,在更多的情況下,眼神主要還是用來表示對對方的友好、重視、關心、注意。例如,在課堂上,主講教師不時地對來聽課的新同事報以眼光注視,這是在對他表示一種善意、友好的關心;一位記者采訪時對沒輪上交談的人多看幾眼,他們也許會感到自己並未被忽視;在來賓眾多的沙龍或舞會上,女主持人用眼神向那些沒來得及親自招待的客人示意,他們就不會感到自己被冷落。相反,如果對方說話時你的眼光遊移不定,他就會感到你對他的話也許已失去了興趣、甚至厭煩了。
眼神也是調節交往雙方心理距離的手段。據研究,談話中雙方的雙目對視一般隻持續一秒鍾左右,然後就移開,否則就意味著雙方的關係十分密切。一般說來,如果交談雙方離得較遠,那就可以用多注視對方的辦法來拉近心理距離;相反,如果雙方離得很近,尤其當對方又是一位年輕而又同自己無親密關係的異性時,經常轉移視線就可以讓大家都不感到窘困。在公共汽車上、飯館裏、馬路邊等公共場所,素不相識的人們即使目光相遇,也會馬上移開,以暗表“我不認識你,我不會妨礙你”的潛台詞。
總之,眼神中的學問奧秘無窮,如果你能得心應手地運用的話,在交往中往往就可以達到“萬般風情,盡在不言之中”的境界。
3.麵部表情包括眼神在內的麵部表情在傳達信息方麵起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情感的交流中,表情的作用占了極大的比例。
心理學家發現,在情感交往中,一個信息的表達=7%的言語十38%的聲音+55%的麵部表情,足見交往中麵部表情之重要。
一些心理學家把麵部表情分為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分別加以研究,結果出人意料地發現,嘴在表達各種思想感情方麵的作用比眼睛還要重要要。另外,發現眉毛也有二十多種“表演節目”,而且還有人發現男子使用眉毛甚至比女子更多。因此,你想要更好地表達,不妨恰到好處地運用眼睛、眉毛、嘴形等各種臉部表情。
然而,不管麵部表情如何複雜微妙,在交往中最常用,也是最有用的麵部表情就是你的笑容。願不願、會不會恰到好處地笑,實際上完全能反映你適應社會、進行社交的能力如何。
笑,應該發自內心,自然坦誠。《聊齋誌異》中描寫嬰寧“善笑,禁之亦不止,然笑處嫣然,狂而不損其媚,人皆樂之”,說明純潔真誠的笑確實是引得人人喜愛的。同樣,你在公共汽車上為老人、婦女讓座時不是毫無表情,而是帶著一種欣然情願的微笑,那麼,人們就會感到你確實是一片誠意。總之,人們之間多一點這樣的笑,在家庭中能創造幸福,在單位裏能增強團結,在商店裏能吸引顧客,在工作中能鼓舞幹勁。
在交往中,會笑、善笑往往還是具有幽默感的標誌。因為幽默往往是通過恰到好處的嫣然一笑流露出來的。例如,初次見麵,說句笑話,在笑聲中就消除了雙方的拘束感;身處窘境,自嘲地開個玩笑,也可擺脫窘境;別人對你有所冒犯,你可大度地一笑了之,算是“相逢一笑泯恩仇”吧;對方如若出了什麼差錯,你一句笑話也許就能為對方解圍。
總之,可以肯定地說,不善笑便不善交往,善意的、恰到好處的笑,則使自己輕鬆自如,使別人心曠神怡。
4.姿態中國的傳統是很重視人在交往中的姿態的,認為這是一個人是否有教養的表現,因此,素有大丈夫要“站如鬆、坐如鍾、行如風”之說。在現代社會中,我們在交往中同樣要注意自已的姿態得當。在日本,有的公司對職員的鞠躬彎腰還有具體標準:歡迎顧客時鞠躬三十度、陪顧客選購商品時鞠躬十五度、對離去的顧客鞠躬四十五度,可見他們對姿態的刻意講究。
如果你在交往中想給對方一個良好的第一印象,那麼你首先應該重視和對方見麵的姿態表現。如果你和人見麵時耷拉著頭、無精打彩,對方就會猜想也許自己並不受歡迎;如果你不正視對方、左盼右顧,對方就可能懷疑你是否有交往的誠意;如果你雙眼朝天、趾高氣揚,對方就認為你也許目中無人、不可接近;如果你點頭哈腰、謙虛過分,對方又可能懷疑你此行是否別有用心……。所以,在一般情況下,和人見麵時你的姿態應當不卑不亢、落落大方,眼睛正視對方,微微欠身頜首,並主動伸出手來向對方表示問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