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舞會,第一場舞由主人夫婦、主賓夫婦共舞,如夫人不跳,也可以由已成年的女兒代替。第二場舞,由男主人與主賓夫人,女主人與男主賓共舞。
在舞會上,男主人應陪無舞伴的女賓跳舞,或為她們介紹舞伴,並須盡量照顧其他客人。男子邀請舞伴的順序,一般是先請女主人,其次是女貴賓,再次是女主人家庭的女親屬。第一和最後一次舞必須和自己的舞伴跳。
〖MZ(2H〗握手有學問嗎〖MZ)〗一般說來,握手可以傳達三種基本態度:支配性、順從性、平等性。
握手時,如果你的掌心向下,那麼,你就會立即傳遞給對方一種支配性的態度,使對方感到:“你這個人想支配我,我最好謹慎一點。”有些地位高,權力大以及一些處於上層社會的人,一般使用這種掌勢同人握手,而下級對上級、晚輩對長輩、推銷員對買主則避免這種掌勢。
如果你掌心朝上同他們握手,就能傳達給對方一種順從性的態度,使對方感到:“我可以支配這個人,他會聽我的話。”有些人在某些場合,願意從屬對方,並樂意對方支配,以示自己的謙虛和畢恭畢敬。在某種情況下采取這種握手的方式,往往會給人好感,使人願意與你接近。
如果兩個人都想處於支配地位,並都想使對方的手處於順從狀態,那麼,一場象征性的競爭就會出現。其結果,兩個人的手掌就會處於垂直狀態。研究表明,同事、朋友、社會地位相等的人之間,往往會出現這種平等性的握手。
握手是一種公認的見麵禮節,但是,在有些情況下,不懂得握手的規矩很可能鬧出笑話,或使主動伸手人自己處於尷尬困境。
一次,一個老師到學生家去作客,到她家後,學生將老師介紹給她的父親。聽說客人是自己女兒的老師,因此,他站起來,走向前並連聲說歡迎。與此同時,他向客人伸出手,客人也迅速伸出右手。剛要與他相握,不料,他的手卻指向旁邊的一個座位,示意客人坐下。客人頓時羞得麵紅耳赤,十分尷尬,伸出的手不知該怎樣收回來。
顯然,客人錯誤地估計了對方伸手的目的。為了有臉麵地收回這尷尬的右手,客人也隻好急中生智,立刻將手掌往座位方向一側,以示謝座。事情雖然過去了,但這位老師一提起那天的情景,臉麵上總覺得有些難堪。
這一事例說明,握手雖然是件十分平常的小事,許多人每天都在運用,但握手的規矩未必每個人都曉得。那麼握手到底有哪些規矩呢?一般來說,握手的規矩可以歸為以下幾條:
1.在上下級之間,上級伸手之後,下級才能伸手相握。
2.在長輩與晚輩之間,長輩伸手後,晚輩才能伸手相握。
3.在男女之間,女人伸手後,男人才能伸手相握。
4.握手時應該伸出右手,決不能伸出左手與人相握。
5.在握手時,應該脫掉手套。
6.握手時不要毫無力氣,也不要過分用力。
當然,這些是一般的規矩,有時也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和對象靈活掌握。為了避免尷尬情景的發生,在主動和人握手之前,應該首先想一想,自己是否受對方的歡迎。如果你認為他確實歡迎你,那麼即使他是你的上級,你先伸手與他相握也未嚐不可。因此,先伸手是否合適也取決於你們的關係如何。
對於一個推銷員來說,如果自己是個不速之客,那麼,主動和買主握手很可能會引起相反的結果。
〖MZ(2H〗如何介紹人〖MZ)〗介紹是人們在社交活動中互相結識的初步形式,它往往可以為進一步交往奠定基礎,介紹要講究禮節。
1.介紹總的原則是:把別人介紹給你所尊敬的人。所以,在介紹時應把男子介紹給女子,把年輕的介紹給年長的,把地位低的介紹給地位高的,把未婚女子介紹給已婚婦女。在介紹時,先提某人的名字是對此人的一種敬意。在社交介紹中,除了名望地位高的男子以外,總是先提女子名字。當被介紹人都是同性別而又無法辨別其地位、身份時,可隨意介紹。
2.集體介紹時,主人可以按照當時他們的座位順序進行介紹,也可以從貴賓開始。
3.在西方,個人行動去向、年齡、身體、婚姻狀況和工資收入都是隱私,所以公關人員在對外介紹時,要注意忌諱,避免引起對方反感。
4.介紹時,除年長者外,男子一般應起立,但在宴會桌、會談桌上則不必,隻須點頭示意即可,當婦女被介紹給男子時,她不必起立,隻須微笑或點頭示意。
5.介紹時,要有禮貌以手示意,切不可用手指指點點。
在人家向你介紹某人時,千萬不要忘記被介紹人的名字。
6.和別人同行,在路上遇到熟人可不必介紹,但時間逗留較長,則應介紹,在家裏告辭中的客人不必介紹給剛到的客人。
7.介紹後,通常是相互握手,互相問候,對身份高的人可以說“久仰大名,認識您很榮幸”,對一般人也可說一下“認識您很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