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初次相識,一般由第三者介紹,也可作自我介紹。自我介紹時,要講清姓名、身份、單位。介紹言詞要得體,不要變成自我吹噓。現代社交場合中,往往用名片代替自我介紹,名片一般都是低位送給高位,要雙手奉送,對方也要雙手接受,並要表現出認真地看,看過後,鄭重收存,切不可放在手中玩弄,或隨便亂丟。
〖MZ(2H〗如何稱呼〖MZ)〗在公共關係活動中,稱呼很重要。一聲充滿感情而得體的稱呼,會體現出公關人員待人禮貌誠懇的美德,能使對方感到愉快、親切,易於溝通感情,縮短交際距離。稱呼既有稱呼別人,也有稱呼自己,既有敬稱也有謙稱,既有俗稱,又有雅稱。稱呼可反映出人的身分、地位、頭銜、教養、性別、婚姻狀況、關係等。
稱呼在口語運用中有泛稱和類稱兩種,在我國一般稱同誌,這是泛稱。稱職務,職稱如醫師、護士這是類稱。用“小×”“老×”相稱。對德高望重的稱“×老”,同輩關係的較親密的可直呼名字。年輕者對年長者,學生對老師決不可直呼名字。渾號、綽號隻限於一定範圍內使用,不登大雅之堂,在社交場合切忌使用。
現在,我國的社交活動中,也使用“先生”“女士”“夫人”“小姐”的稱呼。同時也使用傳統的禮貌稱呼。出自對別人親屬表示尊敬,在稱呼對方親戚時加上“令”或“貴”字。為對自己表示謙遜,稱自己的親戚時加上“家”字。對自己的小輩有的用“小”“愚”“舍”等。對已去世的上輩稱“先”,下輩、同輩稱“亡”。這樣的稱謂,比現在流行的“我的……”“你的……”文雅得多。
〖MZ(2H〗赴宴的禮節有哪些〖MZ)〗赴宴是人們比較經常的交際活動之一,因此要特別注意其中的禮節。
當你接到請柬或邀請信時,能否出席參加要盡快予以答複,以便主人安排。如果不能參加,要向主人說明,並表示感謝和歉意。
出席宴請,要注意儀表,經過梳洗打扮,穿戴要清潔、得體、大方,最好選擇一套既得體又入時的服裝。避免打扮奇形怪狀、低級庸俗。注意儀表,既是美化自己,又是對主人和參加宴請者的一種尊重。同時,也能增加宴會隆重的氣氛,使主人感到高興。
赴宴要掌握時間,既不須太早(太早會顯得太急於進餐),也不能遲到“闖席”。最好事先探詢一下,或依據請柬注明的時間,稍為提前一點。如果你與主人關係密切,不妨早些抵達,幫主人招待來賓,或做些準備工作。
抵達宴會地點,首先要主動向主人問候致意,然後,不管相識或不相識,都要笑臉相迎,點頭示意,或握手寒暄,互相問好;對長輩老人,要主動起立,讓座恭安;對小孩,則應問名詢歲,多加愛撫。
事先準備好名片,被介紹給他人時,用雙手捧著名片相贈,決不可隨便拋給別人,反之,接受對方名片,也需要用雙手,接到以後,要認真看一下,有時可有意識地重複一下對方的姓名與職務,以示尊重和仰慕,不要將別人的名片漫不經心地塞進口袋。
進餐時,要遵循餐桌上的禮節,以免有失雅觀,影響氣氛。
進餐前後,要主動與周圍的其他客人多交談,但交談麵不宜太大,晴蜓點水的方式,一般不會給對方留下深刻印象。
敬席時,應向主人致謝,祝賀宴會組織成功,感謝主人的熱情周到,稱讚菜肴的豐盛精美等。但客氣話盡量簡單些,說得過多,會使主人不自在。
〖MZ(2H〗餐桌上的禮節有哪些〖MZ)〗進餐入座應聽從主人的安排,入座時,注意座位卡是否寫有自己的名字,不可隨意亂坐,年長者和女賓一般都會受到謙讓,可先坐下。
上菜前,主客之間常會有一些簡短的交談,客人要注意應對,不可一入席便等待進食或玩弄筷子,或左顧右盼,可替鄰近人傳遞杯碟等。
菜上桌後,當主人向客人敬酒時,客人應起身回敬,喝罷酒後才好夾菜。動筷之前,須待主人招呼,不可爭先恐後,更不要起身站立夾菜。如不善飲酒,可擇取淡酒或飲料,不可一味固辭,而酒量甚大者,當主人為你斟酒時,可謙謝一下。
食具用過後,照原位放好,不要老是持在手中,有失雅觀。進食中,吐出的骨頭,殘渣,應擱在自己麵前。
進餐時,多注意主人或本餐桌的長者的表情和動作。隨他們的節奏進餐,不可隻管自己吃喝方便或喜好,一道菜上桌時,應該等主人和長輩動筷後再去夾食,動作宜輕,不要碰倒杯盤,減少興致。喝湯時,不要發出聲音,進食時應以食進口,不可以口就食,吃的時候,應閉口咀嚼,不要發出聲響,湯和食物太熱,不可用嘴吹。
用餐時可進行一些簡單交談,但不能一邊咀嚼,一邊說話,防止唾液四濺。不要隻同熟人或隻同一二人交談,鄰座如不相識,可先作介紹。
吃帶皮的水果,不要拿起吃,要先削去或拿去外皮再吃。
祝酒時,要先按主人的意圖行事,切勿客人主動,以防喧賓奪主。主人祝詞碰杯時,不要交叉相碰,也不要隻顧談話或吃喝,這對主人很不禮貌。
喝酒的量要控製,借酒說大話或其他不得體的語言,既影響整個宴會的氣氛,也影響主人的形象。
宴會中,如果不慎發生異情,如衣帽掉地、餐具落地等,要禮貌地向客人或服務員致歉意,並將落物拾起。如果酒水打翻濺到鄰座身上,應表示歉意並協助擦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