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刺(又名壽星草)--表示敬祝長青不老。
枸杞子盆景(又名王母)--表示敬祝輕身延年。
鮮桃--表示祝賀長壽。
常春花(金盞菊)--表示祝賀長壽。
胭脂花--表示勿忘。
豆蔻--表示別離。
芍藥--表示依依惜別,含有前途遠大之意。
楊柳--表示惜別,含有依依不舍、黯然神傷之情。
杉枝--表示分別。
紅康乃馨--表示傷心。
黃康乃馨--表示輕蔑。
杏花--表示疑惑。
黃毛茛--表示忘恩。
鬆--表示哀憐。
贈花時,往往用多種花組成花束相贈,如:
結婚時可選五爪龍、長青藤、麥槁組成花束相贈,意思是同心結愛情、兩人共一生。
分別時常用杉枝、香羅勤、胭脂花組成花束相贈,表示“別了,祝君美好。請勿忘我”。
勉勵友人時常用鳥石宿、紅丁香、菟絲子組成花束相贈,表示“君如努力,必能成功,我祝願您!”探望病人時多用紅罌粟和野百合組成花束相贈,表示“放心吧,你會健康的”。
由於各國民族習慣不同,花的含意也不同,如鬱金香在土耳其被看作愛情的象征,但德國人卻認為它是沒有情感的花,所以應注意。
〖MZ(2H〗插瓶鮮花迎新春〖MZ)〗新春佳節,在居室陳設一瓶風格別致的瓶花,既美觀大方,又能烘托節日喜慶氣氛。
春節插花,主要是為營造一種歡快吉祥的氣氛,表現五彩繽紛的熱烈場麵,因此要重點注意器皿、道具、植物的選擇以及插花的技法。插花的器皿種類較多,可以是瓶、盆、盤、碗、盅、壺、缸、罐等,甚至於煙缸、易拉罐、筆洗、筆筒、水杯、陶瓷酒瓶等,也可成為一個很別致的花器,但必須注意與鮮花、環境的構圖配合得當。插花的道具,是指植物和器皿以外的東西,主要有各種景石、各種人造小動物、人物、亭橋等小擺設。道具的選擇必須有利於插花的形式美,不能畫蛇添足。對於植物的選擇,要重點考慮植物的自然形態特點和它們之間搭配的合理性、藝術性。春節插花的植物較多,如臘梅、天竺、梅花、山茶、杜鵑、天冬、一葉蘭、報春花、水仙、金桔、蘭花、唐菖蒲、一品紅、康乃馨、玫瑰、菇菇花、銀柳、迎春花等等,都可以用作節日插花。
春節插花的技法,首先要注重層次分明,美觀大方,有主有次。插花時主體花要放在顯眼的位置,較高的主體花應放在後或側,短的花枝放在前,橫擺直插斜放各施其法大膽創作。不論用什麼方法,但一定要層次分明、顏色搭配協調。其次插花時宜插1、3、5、7、9……枝,也可對稱插花或圖型插花。插時,為了主體花的高低大小和插花器皿配合一致,可用簡式進行計算:插花器皿的長度加深度再加上該數的一半等於第1枝最高的主體花;第2枝主體花是第1枝主體花的3/4;第3枝主體花是第1枝主體花的一半。例如,器皿(花瓶)的長度=6,器皿(花瓶)的深度=2,代入簡式:第1枝主花=6+2十(6+2)/2=12;第2枝主花=12×3/4=9;第3枝主花×12=12/2=6。再有要選用含苞待放新鮮的花枝,這樣能陸續開花,此起彼伏,觀賞持久。最後要注意保鮮。
插花後不僅要保持適當的水量,而且應三五天更換新水一次。換水時可在瓶中投入適量食鹽、硼砂或高錳酸鉀,以有助於防腐保鮮。平時還應對插花適當噴霧,以補充花枝體內水分的失少,從而使插花欣賞期延長。
第7章學校精神文明建設〖MZ)〗〖MZ(2H〗精神文明重在建設〖MZ)〗“重在建設”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條重要指導方針,高校的精神文明應抓好哪些建設呢?一是思想理論建設。思想道德首先是思想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理論。“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是思想道德建設的根本,它解決的是人們的世界觀和理想信念問題,應以這個根本建設指導、帶動、促進其他建設。堅持不懈地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黨員幹部、教育師生員工,引導大家抓住一個精髓(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圍繞一個基本問題(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解決兩個認識(正確認識社會主義發展規律,正確認識國家的命運和前途),達到劃清在社會主義問題上的是非界限,堅定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信念的目的。在高校要造成一種重視理論學習與研究的濃厚氣氛,要用全力抓黨委中心組和中層幹部的學習,用心思提高領導幹部的理論素養,並把他們的學習同堅定辦學的政治方向,同調查研究解決學校改革發展中的重大問題,提高駕馭學校全局工作的能力結合起來。這個層次的學習要對師生員工起到示範、指導作用。“兩課”是學生思想理論教育的“主渠道”,要繼續推進其改革和建設,使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的任務落到實處。研究生要精選、精讀馬列的幾本經典著作,以增強其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底蘊。教職工的政治學習要增加理論含量,精讀原文。有份量的輔導報告,有準備的專題研討等方法都可以用,但務必精心組織。學習要突出重點,豐富形式,健全製度,注重實效。我校有兩個“校中之校”,一是黨委黨校,二是青年共產主義學校,前者主要培訓幹部、黨員和部分學術骨幹,我校選拔的中青年學術骨幹都在這裏接受過政治培訓。後者是1990年開始創辦的由青年學生誌願報名參加的一所學習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學校,迄今已辦14期,深受學生歡迎和好評,馬克思主義在這裏表現出生命力和活力,授課教師為之振奮。各院係組織的學馬列學黨章小組,學生自己組織的鄧小平理論研究會等,我們都要加強指導。培養造就一批跨世紀的馬克思主義者,不是我們短期內能做到的,但應成為努力的目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