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Z(2H〗消費教育是小學教育的重要內容〖MZ)〗消費是一種社會現象。人們對消費的不同追求,體現著人們對生活的企盼、和對理想的追求。透過對消費觀的剖析,不難看出,消費觀是人生觀、價值觀的表層反映。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擴大,商品經濟的日趨發達,在小學生中開展消費教育,已不僅僅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而且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情教育、革命傳統教育、以及創建文明學校等活動的重要內容。由於消費是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社會上的每一個人都是消費者,同時也都有自己對消費的理解。因此,消費觀對學生的影響是多方麵的,對學生的消費教育需要社會、學校、乃至家庭的共同配合。
一、要把消費教育與德育工作有效結合起來,有的放矢地開展。
學生既是受教育者,也是消費者,要引導學生正確消費,就要從調查研究入手,掌握實際情況。應該了解學生:家長是否常給學生零用錢,數額多少?有無指導?學生手中有錢,最想做什麼?目前應特別注意學生高消費、超前消費的前題。平常通過教師的觀察,還可以了解到有些學生不愛惜錢、糧,吃剩的點心隨意扔掉,有的同學丟失物品不覺可惜,甚至叫他(她)認領也不在乎等等。
上述種種現象,說明學生消費問題既有思想教育、生活習慣培養的不足,也看到了社會、家長在消費問題上缺乏清醒認識,甚至有以不良消費傾向影響學生的問題。
因此,對學生進行消費教育,要取得社會的共識、家長的配合。要從道理上說服家長,溺愛不利於孩子的成長。讓家長認識到,引導學生正確消費,不隻是一家一戶的事情,而是關係國家興衰、關係到培養什麼樣接班人的大事,進而在消費教育方麵同學校同步進行。
二、消費教育形式要多樣化。寓消費教育於學校的教育活動之中。
學校可以通過學、查、講、做、算等做法對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教育。比如,組織學生學習社會,舉辦“廈門特區的昨天、今天、明天”報告會,讓學生了解夏門經濟特區騰飛的曆史,特區人民艱苦創業的艱難,懂得為什麼還要艱苦奮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苦樂觀,摒棄奢侈的享受,追求有意義的生活;高年級學生可就地組織社會調查,學習社會上各條戰線先進人物艱苦奮鬥的事跡,懂得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浪費可恥。還可以請學生算一算國家培養一個小學生所需要的費用,這又需要多少人流血流汗、辛苦工作。通過學習社會,向學生灌輸艱苦奮鬥的傳統精神,啟迪學生思索怎樣成為社會有用的人。
消費教育要強調自然、生動,在教學中可有意識地加進這方麵內容。如數學課,可自編應用題,讓學生算節約賬。算一算,全國每人每月節省0.5千克糧食,把節省下來的糧食供給廈門居民,每月每人供12千克,可供70萬人吃多少年等等。孩子們會從自己計算出的結果得到有益的啟迪。
消費教育可能滲透到課堂之外的學生活動之中。可以組織學生自編兒歌,排成節目;可以編成板報,宣傳正確消費,如何合理消費等。通過學生自我宣傳,達到自我教育的效果,幫助學生樹立勤儉美德,並自覺貫徹落實到日常行動上。
在思想教育基礎上,結合小學生守則和日常行為規範的貫徹實施,針對學生消費實際,學校可製訂一些具體的措施,製止不良消費現象。如不準學生帶零食到學校吃;上體育課隻帶茶水,不帶保健飲料等。在平時的班級評比中把這些規定列入評比的項目,通過檢查評比,持之以恒,養成學生的良好生活習慣。
實踐表明,把消費教育納入學校教育的軌道,對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起著良好的促進作用,帶來了積極的影響。多數學生參加春遊外出的活動,每人的消費都自覺地控製在三元左右,同學把一分、兩分的零用錢積蓄起來,參加賑災捐款活動,有的同學用自己的零花錢買了點心、禮品慰問孤寡老人;有許多同學把錢花在有益的事情上,比如買課外讀物、買學習用品等等。通過消費教育,孩子們穿戴樸素了,懂得愛護公物、珍惜錢財;紅領巾讀書活動成績顯著。
應當指出,我們是在培養社會主義的新型建設者和接班人。麵對著改革開放大潮和商品經濟的發展,我們不僅要著眼於培養學生繼承艱苦奮鬥的光榮傳統,使學生能夠成為克勤克儉、作風過硬,能夠同心同德建設祖國的棟梁之才,而且要積極引導學生正確理解消費現象,學會正確消費,使其將來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市場經濟的發展。
在今天,消費教育的內容與形式要與過去五、六十年代有所區別。要敢於麵對市場、積極引導。不能把消費教育理解為單純的勤儉教育。要讓學生正確識別哪些物品是貨真價廉,學會購買物品,學習商品知識。還要教會學生怎樣保護自己的消費者權益,買到劣質商品要怎樣投訴等等。
總之,消費教育是學校教育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
〖MZ(2H〗德性培養是學校教育的核心〖MZ)〗80年代以來,“知識就是力量”口號恢複了,是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