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Z(2H〗什麼叫“校園文化”〖MZ)〗所謂“校園”,當然是指學校範圍以內;“文化”指的是精神方麵的財富,如文學、藝術、教育、科學等。但這不能算是校園文化的定義。校園文化的涵義如何界定,現在還沒有統一的意見。歸納起來,大約有三種說法:
第一,校園文化是校園內文化活動的總稱。它是以學生為主體,以課外活動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為主要活動空間,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征的群體文化。
第二,校園文化是學校存在方式的總和。包括:(1)校園的物質文化,即校容、校貌、自然物、建築物等各種設施;(2)校園的精神文化,即學校價值觀念,行為模式,學校傳統,校風、教風、學風、人際關係、集體輿論等;(3)學校的製度文化,即以學生社團為主的組織文化和以校規校紀為內容的製度文化。
第三,校園價值觀念和行為模式的統稱。它是社會的亞文化,既受社會文化製約,又反映學校群體需要。
它構成了學生成長的小環境,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有著導向、規範、約束、激勵、潛移默化的功能;對社會文化有一定的輻射作用和促進作用。
以上三種說法,認為校園文化是校園的群體文化,物質文化、精神文化、製度文化、社會的亞文化,側重點雖有不同,但都從正麵肯定了校園文化的價值和積極作用,說明校園文化應該受到重視。
〖MZ(2H〗校園文化活動的類型〖MZ)〗1、娛樂型。“文武之道,一張一弛”。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都不能把弦繃得太緊,要有勞有逸,有張有弛,才能保持旺盛的精力,才會有好的效果。教師需要娛樂來調劑,青少年更是如此。好動好玩,是青少年的特征。學校管理者要創造各種條件,使他們有玩的內容,有玩的場所,在娛樂中得到放鬆,受到美的熏陶。
音樂舞蹈、琴棋書畫、球類活動、遊藝節目,都是娛樂的內容。即要使青少年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挑選自己最喜歡的項目,又要有組織、有指導,使他們玩得有益,玩得其所。
2、求知型。青少年是長身體、長知識的重要時期。
“娛樂型”活動有利於長身體,“求知型”活動有利於長知識。青少年有強烈的求知欲望,教師在課堂上講的知識,遠遠不能滿足他們的需要。我們應該利用這一特點,采取他們樂意接受的方式,使他們如饑似渴地汲取各種知識。
專題講座、科學報告、讀書活動、興趣小組,以及各種競賽,是求知型活動常用的方式。開展這些活動,要做好組織工作,要講究效果。如請專家、學者講學,如果講的內容的確合乎青少年的需要,能給青少年以極大的啟迪,給青少年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影響他們一生的道路;請英雄模範作報告,如果的確事例感人,那就是告訴青少年怎樣做人,怎樣對待索取與奉獻。各種競賽活動,如果組織得體、適量,又是學生自願參加,不僅有利於學生增長知識,而且有利於多出人才。
3、思維型。思維能力是各種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
思維有條理、有嚴密的邏輯性是各種專門人才必須具備的素質。我們要讓青少年在學習期間,通過課內課外,培養追求真理的精神,培養獨立思考的習慣。我們不需要唯唯喏喏的馴服工具,而需要敢於質疑問難的探索者。特別是改革開放時期,尤其需要這種人才。這種人才應從小就開始培養。
在高年級,應提倡對各種理論問題的探討。無論是文科還是理科,都會有許多問題值得探討。要鼓勵學生參加各種研討會,大膽發言,敢於辯論、爭論。這樣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口才。
4、時事型。青年人的命運總是同國家的命運、民族的命運聯係在一起的。“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數理化”的時代早己過去。我們要有意識地引導青少年關心時局的發展,關心國家大事、天下大事。這是培養胸懷全局、眼光遠大的接班人必不可少的時事政策課。這種課不是靠照本宣科去“灌輸”,而是激發學生對時事的興趣。學生一旦對時事有了興趣,進而養成看報的習慣,關心時事的習慣,愛國主義情感才能紮下根來。開展讀報活動,有針對性地組織時事報告會、時事討論會,是“時事型”活動的重要方式。
〖MZ(2H〗“校園文化”的功能〖MZ)〗所謂功能,指好的作用,積極作用。壞的作用,消極的作用,不能叫功能。校園文化有多種功能,概括起來有以下幾種:
1、認識功能。校園文化能大大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它有強烈的感染力、滲透力。它滲透著社會文化和民族文化,影響著學生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學生通過它認識人生,了解民族的優良傳統,有助於形成科學的人生觀。
2、導向功能。所謂導向,即引導人們向正確的方向前進。健康的校園文化,有一股積極向上的精神。它潛移默化地使人受到感染,受到影響。一本好書,一次有意義的活動,能發人深省;一首好歌,一場精彩的報告,能使人精神振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