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定》明確指出,不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依傍學校圍牆或房牆構築建築物。不允許校園周圍的建築影響學校教室采光、通風。對已造成影響的,應要求有關單位或個人按當地政府有關部門規定的限期治理。不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在學校周圍從事有毒、有害和汙染(包括噪聲)環境的生產經營活動,或設立精神病院、傳染病醫院。
對已造成危害和影響的,應要求其按當地政府有關部門規定的限期治理或搬遷。不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在校園內從事以師生為消費對象的盈利性營業活動。不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在學校門前200米半徑內設置台球、電子遊戲機營業點。不允許在學校門前和兩側設置集貿市場、停車場、擺攤設點、堆放雜物。不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在學校所屬地域內放牧、種植作物、打場、堆物、取土、采石。
《規定》最後強調指出,對認真執行和維護本規定成績顯著的單位或個人,由當地人民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門予以表彰和獎勵。對違反本規定的,應依具體情況分別采取不同的辦法對有關責任人員進行處理。屬行政管理不當的,當地教育行政部門應令其限期改正;工作中發生錯誤,造成一定影響的,當地教育行政部門應對校長及其他責任人員進行批評教育;因工作失職、瀆職造成後果者,當地教育行政部門或上級主管部門應追究其行政責任,後果嚴重的,提請政法部門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屬工商管理範疇的,提請當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有關法規處理。
屬民事範疇的,提請當地司法部門依法處理。屬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報請當地公安部門依法處理。對構成犯罪的,交由政法部門追究刑事責任。
〖MZ(2H〗育人環境與校風〖MZ)〗人是屬於一定社會的,人的思想和品德是在一定社會關係中形成和發展的。其整個成長過程無時無刻不受學校、家庭、鄰裏、朋友及社會各方麵的影響。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耳濡目染”、“潛移默化”都說的是環境對育人的重要作用。
除了家庭和社會教育外,學校教育對人的成長起著主導作用。校風是整個學校教育中極為重要的外部條件。
有人比喻:校風是裝有不同顏料的大染缸。對涉世不深、心靈稚嫩的少年學生來講,想用主觀意識排除客觀環境的不良影響是十分不易的。良好的校風是學生德、智、體全麵發展的必要條件,它關係著培養什麼人的大問題。尤其是職業學校,專業設置複雜,頭緒多,工作難度大,建立良好的教學秩序,形成良好的校風,就顯得更加重要。
近幾年來,我校由於充分認識了校風建設的重要性,以務實開拓的精神,采取各種有力措施,在建設良好校風方麵下了些功夫,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首先,學校十分注重把政治思想工作滲透到學校各項活動中去,讓學生在活動中知其行,明其義,以義促行,思想領先。為此,學校成立了德育工作領導小組,有針對性地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法製教育”、“革命理想和共產主義世界觀的教育”等,保證了校風建設的正確方向。
校容校貌、學校辦學條件對人的情緒影響很大。不良的校容校貌,會使人情緒消沉,精神不振,影響教育效果。
為此,我們抓住有利時機,按山東省“五達標”要求,改造校舍,拆除危舊平房,建起現代化實驗樓,翻建五千平米綜合教學樓,自籌資金為學生打製學習實驗兩用課桌;加強環境衛生工作,建立健全衛生管理工作製度,使整個校園得以美化。
學校開展的一切活動都有一定的目的,不為搞活動而搞活動,走形式。每項活動嚴密組織、嚴格要求,不敷衍了事走過場,拿出最高水平,取得最佳效果。無論是上課還是課外活動,都注重培養學生的組織性紀律性,注重對學生進行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訓練。
通過上述工作,學校校風明顯好轉,教學質量、學生素質全麵提高,大批德才兼備的職業高中畢業生走向社會後成為用人單位的骨幹,受到社會好評。學校連續五年被評為“雙文明建設先進單位”、“普法工作先進單位”、“創建衛生城市先進單位”。
〖MZ(2H〗校園環境的建設與管理〖MZ)〗學校環境的教育意義和管理意義,主要有:
1.可以提高教育行為的情境性。
2.可以提高學習行為的智能性。
3.可以提高參與行為的積極性。
4.可以提高管理行為的有效性。
5有利於提高學校行為的繼承性。
建議校園環境的主要原則:
1.規範性原則。
2.情景性原則。
3.效率性原則。
4,功能性原則(導向功能、約束功能、暗示功能)。
5.參與性原則。
建設校園環境的主要環節:
1.規劃與計劃。
2.設計與構思。學校環境的建設具有多因素、多方位、多色彩、多途徑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