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諧趣(3)(2 / 3)

這位老頭子自然是對聯的撰寫者,他的聯想能力和”自豪感“叫人佩服。

“一個南腔北調人”

三間東倒西歪屋;一個南腔北調人。

清代卓絕的小說家,《儒林外史》的作者吳敬梓,生前落拓不羈,窮愁潦倒,曾長期靠賣書和朋友的接濟過生活;在冬夜沒有火禦寒時,常邀朋友繞城堞奔跑數十匝,以此取暖,叫做”暖足“。在這極端艱難的情況下,寫出了驚世巨著《儒林外史》,批判的鋒芒直指當時腐朽透頂的科舉製度、官僚製度、人倫關係乃至整個社會風尚。上列的自撰聯,是他窮苦的生活的自我寫照。”南腔北調“指自己的說話不中聽,不合時宜,這是憤世疾俗的表現。

花鳥佳聯妙趣多

在群芳爭妍的聯苑裏,花鳥或花木對聯以其獨特的詩情畫意,使人讀之頓生”青山不墨千秋畫,綠水無弦萬古琴“之感。

馬齒莧雞冠花這是清代文學家法式善童年時對其私塾先生的對聯。上聯是其私塾先生所出,法式善脫口而出下聯。

聽鳥說甚問花笑誰題在昆明市西山華亭裏的一幅花鳥對聯,僅8個字就把那裏鳥語花香、風光秀麗的迷人景致,寫得繪聲繪影,惟妙惟肖。

鵲報援朝勝利花貽抗美英雄這是周恩來總理為”抗美援朝書畫義賣展覽會“何香凝畫的一幅花鳥圖題的對聯。這幅對聯言簡意賅,語切情深。

琪花瑤草年年秀寶樹金蓮歲歲生這是《西遊記》中的一幅聯語。琪花瑤草是古人想象中仙境中的奇花異草。

蒲葉桃葉葡萄葉草本木本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這對聯的上聯為明代一位尚書大人所出,下聯為明代進士解縉所對。據史料載,由於尚書見解縉才華不凡,後決意把愛女許配給他。

駝背桃樹倒開花,黃蜂仰采瘦腳蓮蓬歪結子,白鷺斜觀這對聯上聯是清代張之洞進士的塾師所出,下聯為張之洞所對。

粉而不膩嬌姿依依明鏡裏麗而未妖笑臉脈脈回廊中這幅詠蓮花對聯,繪描得貼切而富動感。

競豔開花好似金錢落地淩波出水猶如寶箭朝天這對聯上聯描繪油菜花,下聯描繪荷花,不但對得工整,而且描繪的花卉也栩栩如生。

雪壓竹枝頭點地風吹荷葉背朝天這對聯的上聯是明朝抗清名將熊廷弼的長輩出來考他的,下聯為熊廷弼幼年時所對。

清代大名士——紀曉嵐

紀曉嵐名昀(音雲yún),曉嵐是他的字,又字春帆。

清朝河間府獻縣(今河北省獻縣)人,生於雍正二年(1724),卒於嘉慶十年(1805),因諡號”文達“,又稱紀文達公。

紀曉嵐兒時就天資聰穎。啟蒙後,更能目下十行,而且過目不忘,才思敏銳。和他一起念書的同族兄弟們,沒有一個能比得上他,人們無不對他另眼相看,稱之為”神童“。

類似紀曉嵐這樣的人物,在我國曆史上,雖然代有人出,但是他們的事跡,有的僅一鱗半爪,有的其生平如流星掠空,僅曇花一現而已。能夠像他這樣,一生多姿多彩,名滿天下,詩文、行狀、功業、著述都富有傳奇色彩,集榮華富貴於一身,而又歲登大耄,位及人臣的,在我國曆史上恐怕再也找不出第二個人來。

紀曉嵐秉性詼諧,自幼即迥異他童,且膽識過人。

一日與童伴數人,在街邊玩球,恰逢太守經過,他們的球偏巧誤扔進太守的官轎。一時,衙役們厲聲喝斥,眾童驚逃四散,唯有曉嵐一人,不但不跑,居然還挺身上前攔轎索球。太守見他人小膽大,且憨態可掬,未加怪罪,並和顏悅色地問他姓氏年歲,念過書沒,見他口齒伶俐,便有意難他:

“我有一聯,如果你能對出,就把球還給你。”曉嵐天真地點點頭表示同意,等候太守出聯,太守說:“童子六七人,惟汝狡!”曉嵐隨口對道:“太守二千石,獨公……

最後一字卻遲遲不說。大守奇怪地問道:“為何不對出未字?”曉嵐笑答:“大守如將球還我,就對‘獨公廉’,球不還我便對‘獨公貪’了。”太守見他聰明狡黠,對答如流,將來必能出人頭地。

就笑笑把球還給了曉嵐。

紀曉嵐應童子試時,主考官是一位青年俊才,登科僅三年,因聽說紀曉嵐有“神童”之譽,便屬對欲加戲謔。

他出的上聯是:“八歲兒童,豈有登科大誌?”不料曉嵐立即回敬下聯道:“三年經曆,料無報國雄心!”考官聽了倒噎半晌,因見門上貼的是荼鬱二位將軍,於是又出聯道:“門上將軍,兩腳未曾著地。”曉嵐答道:“朝中宰相,一手可以托天。”考官又見考場對麵寺廟前,有一座七層寶塔,再出一聯道:“寶塔六七層,四麵東西南北。”曉嵐答道:“曆書十二月,一年春夏秋冬。”於是考官不得不歎服曉嵐的才華,“神童”之譽更加不脛而走。

這位譽滿鄉裏的“神童”,12歲隨父入京,17歲返鄉,21歲考上秀才,而後在府城外的書院就讀。一次春日郊遊,信手折得桃花一枝,邊走邊嗅。不料卻遇上了以前那位主考官,他已升任知府,正微服出巡。

曉嵐於急切之間,忙將手中桃花藏進袖中,參見致禮。知府見狀,遂出一聯:“白麵書生,袖裏暗藏春色。”曉嵐從容對道:“黃堂太守,眼中明察秋毫。”如此捷才,使知府大人為之咋舌讚佩不已。

紀曉嵐31歲入翰林院,沒多久即名聲大噪。主要是因為他不但才恩敏捷,為常人不及,而又喜歡開玩笑,時常語出驚人,妙趣橫生,深得乾隆皇帝的榮寵。君臣之間,有時也會互為戲謔,且不以為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