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述誌抒懷(2)(2 / 3)

上句是“正言”,下句是反語,真個嬉笑怒罵,皆成文章。這是對官吏的勸誡。

斥傳教士和清政府

說什麼天主教,妄稱天父天兄,絕天理,滅天倫,把青天世界鬧得天昏,有一日天誅天討,天才有眼;看這些地方官,都是地匪地痞,掘地坪,挖地坑,將大地山河弄成地獄,還要抽地丁地稅,地也無皮。

這是清鹹豐年間流行於北方民間的一副對聯。上句對外國傳教士的侵略本質和荒淫無恥的作風揭露無遺,下句表現了對清政府貪官暴吏的深惡痛絕之情,尖銳有力。

諷刺慈禧太後的三副對聯

慈禧太後是我國曆史上的一大罪人。她靠施展陰謀手段上台,掌握實權幾十年,把中國引向亡國的邊緣。

一八九四年,甲午中日戰爭爆發。十一月七日是慈禧六十歲生日。就在這天,日軍占領了大連,但她還大搞六十大壽慶典,大肆揮霍民脂民膏。這場戰爭以清政府求和而結束,向日本割讓台灣,賠償巨款,弄得國家更加貧弱,民怨沸騰。有人忍不住了,在北京城牆上貼出一聯:

萬壽無疆,普天同慶;三軍敗績,割地求和。

把慶典與戰敗聯係在一起,對慈禧進行十分辛辣的諷刺。

大學問家章太炎先生,在這個女獨裁者七十歲生日時,曾撰一聯諷刺:

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日再到古長安?歎黎民膏血全枯,隻為一人歌慶有;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灣,而今又割東三省,痛赤縣邦圻益蹙,每逢萬壽祝無疆!

當時東三省已成了日本的勢力範圍。“南苑”、“北海”都是皇家遊樂之地,上聯頭兩句,是說慈禧隻顧享樂。“何日再到古長安”幾字,諷刺甚深。一九○○年八國聯軍侵占北京時,慈禧曾狼狽地選到西安(即古代的長安)去,這裏是警告她,再如此驕奢腐化,那麼,京城淪陷的悲劇還會重演,她還會再次出逃的。“無疆”這裏是失去了疆土的意思。在“萬壽”(慈禧大壽時)時,國家都喪失疆土。這一“祝”飽含著強烈的憤慨。對聯正氣凜然地痛斥她昏庸腐朽,對內殘酷壓榨,對外賣國投降的罪惡,真是擲地有聲。

諷刺技巧之高超,也叫人歎服。

慈禧終於逃不脫大自然的規律,不能“萬壽無疆”。她死後,被尊奉為“慈禧端祜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皇太後”,共十九個字,字典中的好字幾乎都被用上了。有人為此作一聯:

垂簾廿餘年,年年割地;尊號十六字,字字欺天!

道出了實際,罵得痛快淋漓。妙極!

“天下瘦”和“世間荒”

清末有人撰了一聯諷刺當朝大臣李鴻章和翁同騄,甚為精彩,廣為傳誦:

宰相合肥天下瘦;司農常熟世間荒。

“合肥”指李鴻章,他官當大學士,相當於宰相。他是合肥人,古代,有將籍貫借代人稱的習慣。“常熟”是指翁同騄,他是江蘇常熟人,曾任戶部尚書,掌管戶籍、財政、賦稅,相當於古代“司農”的職務。對聯巧妙地逢用對比手法:“合肥”意即應當肥,宰相“肥”,“天下”卻“瘦”了;司農老爺的田地“常熟”,可是人世間卻鬧災荒,鮮明地揭露了他們貪得無厭的醜惡嘴臉,並控訴了他們的劣行給“天下”、“世間”帶來的禍患,語氣凝練、深刻,是不可多得的佳聯。

諷刺公局

清末,廣東各州縣鄉鎮都設有公局。公局有紳士、董事。他們名義上調解鄉事,處理鄉人的錢債、鬥毆、口角等的訴訟,實際上卻徇私舞弊,借權謀私,無惡不作。有人為順德縣某公局撰一拆字聯來進行諷刺:

八麵威風,轉個彎私心一點;大模屍樣,鉤入去有口難言。

上句拆了“公”字,拆為“八”、“厶”突出當權者的私心。下句拆“局”字,拆為“屍”、“厶”、“口”,指出老百姓的苦楚。把這種機構的本質揭露得十分徹底,老百姓對這類機構可謂恨之切骨。對聯的構思也極為精妙。

“三星白蘭地

”從前有一豪富宴客,指著一瓶酒出一上聯求座上客對,聯曰:

三星白蘭地“三星白蘭地”本身就是酒名,賓客們都是胸無點墨的草包,個個啞口無言。有人就起座恭維富豪說:“尊翁這一聯出絕了。”那富豪得意地回答:“好,你們不對,我對。

隨即得意地吟道:

五月黃梅天賓客們聽了,個個陪笑稱妙。其實這是生拉硬湊,不倫不類,使人莫名其妙。這副對聯很快流傳開來,成了對富豪的嘲諷。

討”蚊“聯

古代,有一個學童,經常被老師督責朗讀枯燥無味的時文(八股文),為此感到十分苦惱,憤而作一副”討蚊“對,以示反抗:

成群結隊,渾家流賊之形;鼓翅高吟,滿眼時文之鬼。

“蚊”與“文”音近。他從蚊起興,抒發了對時文的憎惡。雖然有欠深刻、幽默,但它出自小孩子手筆,是難能可貴的。

“巢父掉頭不肯住”

民國期間,有個姓黃的人出錢修葺江蘇宜興境內的庚桑、善卷二個山洞,還在裏麵建了個“巢許堂”。他到處宣揚說:遠古唐堯時代的著名隱士巢父和許由兩人曾經在這兒居住過,所以命名為“巢許”雲雲。他的目的在於招徠遊客,以便贏利。有人對此十分氣憤,在洞口寫了這一副對聯:

巢父掉頭不肯住;許由洗耳何曾來。

全聯的意思是:象巢父這樣的清高之士,絕不喜歡居住在你這個肮髒的地方;許由也不會來這裏聽你吹牛。

這副對聯雖然稍遜文采,但頗能說明問題。

“本店金錢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