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鵲噪鴉啼”
鵲噪鴉啼,並立枝頭謾禍福;燕來雁往,相逢路上話春秋。
這副對聯,曾鐫刻在某處亭子上,內容頗為深刻,看來是出自一位飽曆風霜的人士的手筆。他用擬人手法來寫。
“鵲”、“鴉”、“燕”、“雁”,講的都是人語,很有情感。“謾禍福”和“話春秋”,概括了多少內容!舊時的羈旅之人和曆盡浮沉之士,讀此聯後,能不感慨萬千?
“以禮相交”與“因財而敬”
《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才識過人。他不趨炎附勢,品格高尚。他交往的,隻有幾個同道好友。有個朋友曾書寫這副對聯送給他:
遠富近貧,以禮相交天下少;疏親慢友,因財而散世間多。
上句是對曹雪芹高尚品格的讚揚。“遠”,疏遠;“近”,親近。抓住一個“禮”字,讚揚他在人際關係中,堅持“禮”,毫不勢利。下句是對腐朽的社會現狀的鞭笞,與上句成為鮮明對比,反襯曹雪芹品質的崇高。它抓住一個“錢”字,揭露當時社會中,金錢主宰著人際關係的事實。
林則徐自勉(二則)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它帶著自勉的性質。上句是勉勵自已胸懷要廣闊,能夠容物;下句勉勵自己清心寡欲,不要追求富貴榮華。
聯係林則徐的生平,可說是這位民族英雄的自我寫照。
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林則徐是欽差大臣、兩廣總督。
他滿懷愛國激情,領導了震驚中外的禁煙運動,並在廣州指揮抗英戰爭。由於清朝皇帝的昏庸和投降派的破壞,抗英鬥爭失敗,林則徐被貶到新疆伊犁。在這期間,他曾撰寫了一副對聯:
偶然風雨驚花落;再起樓台待月明。
這一對聯筆法含蓄,但其含意是可以體會出來的。上句是感慨自己因竭力禁煙而招“風”致“雨”,被貶官流放;下句是相信必有雲消霧散,東山再起的機會,繼續舒展自己的抱負。他雖受挫折,但始終不消沉,不失英雄本色。
“世事洞明皆學問”
在著名小說《紅樓夢》中,有一副對聯: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這一聯十分工整,且富含哲理。它主張從世事中去學習,指出實踐的重要作用。
“遁世隻為避俗”
辛亥革命的領袖人物之一的黃興,曾親筆書寫的一副對聯:
遁世隻為避俗;良知要在能行。
這副對聯,是講待人處事的。上句指出:避免與世人交往、酬答,為的是不沾染社會上的庸俗市儈氣;下句則指出處理事情要知、行統一,反對“口頭革命派”。這副對聯至今還有一定的教育意義。
周恩來青年時代自勉聯
古往今來,很多人喜歡自撰或抄寫對聯來作人生的指南。這些自勉性質的對聯,一般都是以議論處世、治學的方法和抒寫抱負為內容。周恩來在青年時代曾撰寫了這一副對聯:
與有肝膽人共事;從無字句處讀書。
這副對聯、可以看出周恩來青年時代的遠大抱負。上聯的主要意思是:與具有正義感的、誌同道合的人一起工作、奮鬥,共謀救國大業;下聯意在勉勵自己要讀“活書”,深入社會,深入群眾,重視從革命鬥爭實踐中增長知識和才幹。聯意確是不同凡響。
“險夷不變應嚐膽”
險夷不變應嚐膽;道義爭擔敢息肩。
這是周恩來生前寫的一聯,表現出為了正義事業不避艱險、勇挑重擔,奮鬥不息的無產階級革命精神。上句的“嚐膽”是成語“臥薪嚐膽”的省略。下句的“息肩”,指放下擔子,讓肩膀休息;“敢”,是“不敢”,“決不能”的意思。
魯迅贈瞿秋白聯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
魯迅和瞿秋白,在工作中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上聯原是清人何瓦琴(溱)的句子,魯迅錄來書贈瞿秋白;情誼拳拳,如手如足,表現了“知已”的可貴。後來瞿秋白在江西被捕,居住在上海的魯迅知道消息以後,正要努力營救時,卻傳來了瞿秋白遇害的消息。魯迅滿胸悲憤地呼喊:“人被殺了,文章是殺不掉的!”可見魯迅先生對瞿秋白的情誼之深。
魯迅點石成金
據《洪北江詩話》記載,古代有個叫錢季重的秀才,曾寫過這一副對聯:
酒酣或化莊生蝶;飯飽甘為孺子牛。
下句的格調不高,魯迅先生把它化為“俯首甘為孺子牛”。這一來,大異於原趣,表現了為人民群眾的利益而艱苦奮鬥的祈願。推陳出新,賦予革命內容,這是點石成金的很好例子。
齊白石的兩顆印章
齊白石是我國現代卓越的國畫大師,一生活了九十七歲,畢業作畫不輟。他生前曾刻過這麼兩塊印章,一塊刻著:
癡思長繩係日另一塊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