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述誌抒懷(3)(3 / 3)

要知天道酬勤將這兩塊印章的文字合在一起,剛好形成一副警策的對聯。上句想象奇特,要將太陽用繩子拴住,不讓它下山,生動地表現出齊白石珍惜光陰的心情;下句說明做學問的竅門全在於一個“勤”字,要想取得收獲,必須勤於耕耘,容不得半點虛衍。

這可作為治學者的座右銘。

“萬斤大錘擊螞蟻”

有一聯出語甚奇,它是當代知名的社會科學家敢峰同誌寫的:

萬斤大錘擊螞蟻;弱弩之末穿鐵板。

擊螞蟻何必用“萬斤大錘”?古語說“強弩之末不能穿縞素”,那麼,它又怎能穿過鐵板?這裏麵是有含意的。意思是說,要集中精力把工作做好,即使對小事情(例如“擊螞蟻”)也要認真重視,全力以赴。在工作之餘,雖然心力疲憊,已成弱弩之末,但還要以“穿鐵板”的精神來從事業餘的研究、寫作等有益活動。

敢峰同誌的這副對聯,雖然字的平仄不夠規範,但對我們很有啟發。

“奪席敢聞文字獄”

我國近代思想界的先驅龔自珍曾寫過一聯:

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都為稻粱謀。

文字獄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產物。在清代,文字獄的慘酷程度,是史無前例的。當時的讀書人為避橫禍,隻好鑽故書堆,在文章考據方麵下功夫,戰戰兢兢地過日子。強調“為稻粱謀”,就是強調不問政事,想避開文字獄。這副對聯,反映了這種心情。

但誰也不會想到,在社會進化了一百多年後,我國又發生了一場連續十年的大悲劇。封建主義的陰魂籠罩著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裏的國土,產生了人類曆史上最大的文字獄。在十年中,多少知識分子被迫害得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在那恐怖歲月裏,有人寫過這麼一聯:

奪席敢聞文字獄;著書豈為稻粱謀。

此聯是從龔自珍所寫的對聯點化成的,境界完全不同。

當時,殘酷的現實,教育和鍛煉了不少正直的知識分子,他們“敢於直麵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魯迅語),拿起正義的筆杆,揭露“四人幫”及其爪牙的罪惡。

這副對聯,表現出關心國家命運,不怕受迫害的大無畏精神,見出正直知識分子的高風亮節。

勤勞可致富

曲沼魚多,可使漁人結網;平田兔少,漫勞耕者守株。

社會主義的分配原則是:各盡所能,按勞分配。換句話說,便是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無得。這副對聯用形象的語言闡述了這個道理。它將“退而結網”、“守株待兔”的成語的含意化用到聯語中,來勸勉人們走勤勞致富的道路,既通俗而又有說服力。

“德潤身”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城鄉廣大群眾生活普遍得到改善,不少人建了新房。有一位同誌的新房落成,喬遷之日,許多朋友都來祝賀,誇他致富有方。他卻謙遜地吟出一聯:

富潤屋;德潤身。

這六個字,用詞淺白而寓意深刻,可以反映出他的思想境界。“潤”字用得新鮮。

倒坐觀音像聯

清康熙朝,有個名叫楊蘭坡的人曾在廣東海珠寺為倒坐觀音像題寫一聯:

問大士緣何倒坐;恨凡夫不肯回頭。

不離佛理,妙語解頤而又含意深刻,向天下凡夫俗子抽了一鞭。“不肯回頭”是知錯不改的意思。

邯鄲呂仙祠聯

邯鄲呂仙祠有一聯:

睡至二三更時,凡功名都成幻境;想到一百年後,無少長俱是古人。

這則對聯的上句,隱括了“黃粱美夢”的典故。唐人沈既濟《枕中記》說:有個姓盧的書生,在邯鄲一間旅店中遇見一個道士;道士給他一個枕頭,他枕著它睡著了。盧生在夢中做了大官,娶妻生子,享盡榮華富貴,一覺醒來,店主人的黃粱飯還未煮熟呢!這則故事,千百年來膾炙人口。

對聯沒有直接點出“黃粱”二字,隻通過“二三更時”(睡著覺發夢)寫出,是比較含蓄的。

人固有一死,下句寫的也是事實。它的主題與上句一致,宣揚“人生如夢”的虛無思想。

這副對聯,在思想性方麵並不可取,但它能將哲理寄付在通俗的文字中,將典故融化在生活的敘寫裏,技巧是頗高的。

江蘇某佛寺聯

暮鼓晨鍾,驚醒世間名利客;經聲佛號,喚回苦海夢迷人。

對於佛寺的對聯來說,這一聯是很有代表性的。它宣揚皈依佛教,就可以擺脫名、利的羈絆,可以引導“夢迷人”脫離青海的“妙處”;對仗工穩,藝術地宣揚了佛教的功德。事實上,“著起袈裟事更多”,和尚也難徹底脫離名、利的“苦海”。

彌勒佛對聯(二則)

(一)

日日攜空布袋,少米無錢,卻剩得大肚寬腸,不知眾檀越信心時,將何物供養?

年年坐冷山門,接張待李,總見他歡天喜地,試問這頭陀得意處,有什麼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