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四:話說黃橋決戰後,新四軍名聲大振,陳毅將軍的英名也傳揚蘇北。決戰後不久,新四軍迸駐蘇北重鎮鹽城。為歡迎新四軍到來,鹽城民眾搭台演戲,好不熱鬧。一天,陳將軍等新四軍官兵赴約看戲。就座之後,見戲台兩旁懸掛一副巨幅對聯:
上聯:乘風破彼千重浪下聯,抗日憑公一片心橫聯:歡迎陳將軍演戲間歇,陳毅笑問左右陪同看戲的地方頭麵人物:
“字是哪位寫的?”塾師吳潤生拱手答道:“獻醜獻醜,敝人拙筆,還請將軍多多指教。”陳將軍又說:“先生筆力雄健,功力至深,今後必將多多借重。請問,這對聯也是您所撰出嗎?”鄉紳馬如融直身答道:“是在下所擬,不當之處,望將軍斧正。”陳將軍說:“老先生宿學通儒,文筆極佳。隻是過譽之處,本人愧不敢當,想冒昧更動幾字,不知可否?”這時吳潤生掏出原稿,陳毅將軍提筆揮就。第二天大戲台兩旁的對聯是:
上聯:乘風敢破千重浪下聯:抗日全憑一條心橫聯:軍民同樂地方土紳,四鄉群眾,交口稱讚,到處傳誦,都說陳將軍對聯改的好。
其五:1940年夏秋之際,陳毅率新四軍一部挺進蘇北,在黃橋、薑堰一帶建立抗日根據地。為了團結各界人士共同抗日,陳毅拜訪了愛國老人韓國鈞。韓國鈞曾兩任江蘇省長,並一直兼領督軍。他對軍閥混戰深惡痛絕,但對共產黨能否真正捐棄前隙與國民黨真誠合作,尚存疑慮。在談話中,韓老先生出一上聯試探之:
陳韓陳韓,分二層(陳)含(韓)二心;陳毅一聽,便知韓老先生之用意,忙笑答道:
國共國共,同一國共一天。
韓老先生聽罷大喜,深深欽佩陳毅的雄才大略,即興書贈一聯給陳將軍。其聯曰:
注述六家胸有甲;立功萬裏膽包身。
韓老在陳毅的啟發下,不顧84歲高齡,四方奔走,聯絡各地愛國土紳,向韓德勤等國民黨地方部隊發出“團結一致,共同抗日”的呼籲,得到各界的積極反應。
9月30日,當新四軍為顧全大局,同意韓德勤的無理要求,撤出薑堰時,韓老先生親往送行。他感慨萬分,揮筆寫了一聯送給陳毅:
天地已厭玄黃血;人心難平黑白棋。
10月6日,陳毅指揮的黃橋決戰,殲滅韓德勤部隊15000多人。陳毅喜贈韓老一聯:
杖國抗放,古之遺直:
鄉居問政,華夏有人。
熱烈讚揚了韓老先生的愛國精神。
其六:陳毅一生撰寫過不少對聯,其中不少是為風景名勝題的聯。這裏說說他為杜甫草堂題聯的故事。
1959年1月,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部長的陳毅到成都視察工作,閑暇之時,來到社甫草堂遊覽。他仔細觀看了草堂的陳列介紹,不斷地對身邊人員說:“我很崇拜杜甫的詩才為人。杜甫是個很有骨氣的人。”草堂內曆代名人撰寫的對聯很多,陳毅更是興致勃勃,興趣極大。他認真地閱讀了每一副對聯,還不時地評論幾句。
遊覽完畢,工作人員請他題詞留念。陳毅說道:“杜甫先生一生有骨氣,很正直,這在他的許多詩句中有所體現。我就取他的詩文兩句作為一副對聯吧。”說著他取筆揮灑,不一會兒,他那雄健有力的字跡便出現在紙上,這副對聯是:
新鬆恨不高千尺;惡竹更須斬萬竿。
寫畢,他猶感興致未盡,又乘興提筆寫了跋。跋曰:
“此杜詩佳句,最富現實意義,餘以千古詩人,詩人千古讚之。”這題聯和跋,充分體現了陳毅剛直不阿、嫉惡如仇的高貴品格。
以上講了七則陳毅的對聯故事,本應止筆了,但是我的興致也是未盡呢。據載,陳毅還寫過一些挽聯,用以哀掉逝者,激勵人生。我輯錄了幾副,今一並獻給讀者。
1946年4月8日,葉挺等同誌由重慶飛往延安時,途經山西興縣黑茶山遇難。陳毅得知噩耗,沉痛至極,悲痛之中,疾撰一聯,用以悼念。聯曰:
濃霧沉重慶道:
大星損黑茶山。
這副挽聯,揭露了國民黨當局的腐敗昏暗,表達了對革命烈士的無限懷念。
1950年10月,紀念魯迅先生逝世14周年,當時在上海市任市長的陳毅,寫了這樣一副挽聯:
要打叭兒落水狗,臨死也不寬恕,懂得進退攻守,豈僅文壇闖將;莫作空頭文學家,一生最恨幫閑,敢於嘻笑怒罵,不愧思想權威。
陳毅寫的這副挽聯,引用了魯迅的名言,概括了魯迅先生的戰鬥精神。如果沒有一定的楹聯知識,沒有對魯迅先生的深知,是很難寫出這樣的絕妙好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