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滬定橋,既不是石橋,也不是木橋,而是用13根鐵索拉起寬3米、長100多米的光溜溜、晃悠悠的鐵索橋。紅軍北上抗日時,在前有堅固工事、槍炮嚴密封鎖,後有窮凶極惡追兵,下有奔騰咆哮大渡河的險峻形勢下,我軍22名英雄組成的突擊隊,飛奪滬定橋,闖破了險關要隘,打開了前進的通道。朱德總司令題寫橋聯道:
“萬裏長征,猶憶瀘關險;三軍遠戍,嚴防帝國侵。”此聯鐫刻在橋西頭的大石壁上,灼灼生輝。它不僅記錄了瀘定橋的光榮曆史,便使其成了舉世聞名的珍貴革命文物!
“存心自有天知”
涼茶是廣東人民群眾傳統的清涼飲料。廣州市的涼茶鋪,有悠久曆史。每當赤日炎炎,喝上一杯,頓時神清氣爽。
抗戰勝利後,廣州米市街口(今朝天路)的一間涼茶店曾貼這麼一幅對聯:
耕罷靈山尋聖藥;隱於米市賣涼茶。
上句“靈山”是虛指,泛指長滿“聖藥”的名山,下句“米市”是實指,上下相對,構思頗精。賣涼茶者何許人也?一個“隱”字,使人思索。
另有一間涼茶鋪題著:
煎藥雖無人見;存心自有天知。
擺出一副存心濟世的格局。
這兩聯雖然都是自賣自誇,倒也不俗。
秤店佳聯
秤雖小掌管人間煙花;店不大有關國計民生。
語氣誇張,卻也適度。有關“人間煙火”和“國計民生”的多種物資,都需要秤衡。這一聯,突出秤的作用,是頗有自豪感的廣告,使人不由發出會心的微笑。
“人走茶不涼”
客至心常熱;人走茶不涼。
人們一看便知道這是茶館對聯。上句是說,這時茶熱、服務態度好,使顧客感到溫暖;下句一反“人走茶涼”的俗說而自出新意,說茶館與顧客之間充滿情誼。這也是很妙的廣告。
廣州街名妙對
廣州市很多老居民,都知道這一副對聯:
龍藏流水井;馬站清風橋。
龍藏街、大小馬站、流水井、清風橋都是廣州的街道名。這副對聯,巧妙地將街名入聯,既方便市民記憶,又有情趣,一舉兩得。從民俗學的角度而言,也很有價值。
還有性質相同的一聯:
玉子賣麻,擔杆挑出新橋市;黃婆榨粉,板倉再往後樓房。
上聯嵌入八個地方名。依次為玉子裏、賣麻街、擔杆巷、新橋市、黃婆巷、榨粉街、板倉巷、後樓房,它們都是廣州的街道名,組成對聯,也頗有生活情趣。
海外楹聯賞趣
世界各地炎黃子孫聚居的唐人街,從居屋住宅、商店餐館到社團會館、牌坊祠亭,到處都可見到中國特有的傳統漢字楹聯。它繼承了中國書法藝術特色,又表達了海外華人對故國桑梓的思鄉情懷和中外友好之情。
華人會館楹聯海外許多國家及地區的華僑會館,為華僑華人聚首之處,亦是身處異域的中國人他鄉暢敘鄉情的場所。華僑華人們念念不忘故土鄉音,於會館撰書懸掛祖國特有的楹聯,其中意趣俱佳的妙聯不少。
美國舊金山唐人街“中華會館”題有一副楹聯:
“客地談心,風月多情賞覽;異鄉聚首,琴樽可樂且追尋。”在美國紐約中華公所,亦題有一聯:“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德參天地,道冠古今。”秘魯首都利馬最大的華人會館“通惠總局”,其中門題聯是:“嚐六萬裏艱苦,權作寓公,相助當如左右手;曆五千年生聚,每逢佳節,何人不起本清源。”在毛裏求斯,首都路易港華人會館內有副對聯:
“安得廣廈千萬間,庇天下寒士;願與吾僑二三子,稱鄉裏善人。”馬來西亞恰保“興安會館”(即福建莆田會館),亦懸有一聯:“興吾業,樂吾群,敬吾桑梓;安此居,習此俗;愛此河山。”印度加爾各答華埠有一對妙聯:“先輩聲名滿四海;後來興起望吾曾。”走進緬甸密支那華人和順會館,可見中門兩邊瓷磚烙的對聯:“和氣走天涯看我海外華僑遍居東西兩半球;順俗闖世界將吾炎黃文化傳入南北五大洲。”在日本橫濱中華街的中華會館,題書有兩副楹聯佳作。一曰:“福地枕蓬壺,采藥靈蹤,仙去尚留秦代跡;好風停佳棹,扶桑樂土,客來重訪賴公碑。”另一聯是:“上國此停蹤,記從畫餻飛來,帆葉飽張青翡翠;仙瀛今在望,隻向金鼇踏去,鈞杆豔拂紫珊瑚”。
華僑商業對聯曆史上曾有英國女王請中國名家書聯贈給光緒皇帝的趣話。是時清光緒十六年七月十八日(公元1890年9月2日),光緒帝大婚,英國駐華公使送來維多利亞女王的禮品——一座精致的自鳴鍾,鍾座刻有一聯:“日月同明,報十二時吉祥如意;天地哈德,慶億萬年富貴壽康。”國外有些華僑華人開辦的館店,常請國內名家吟聯書對。如德國法蘭克福一家華僑開辦的“鄉土書屋‘”,就有書法家田原撰寫的對聯:“飛來飛去堂前燕;相親相近故鄉人。”此聯字眼尋常,質樸無華,然而卻溫馨好客,鄉情溢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