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江山名勝(1)(3 / 3)

(二)

還有一聯也寫得很好:

四麵湖山歸眼底;萬家憂樂到心頭。

嶽陽樓是與北宋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範仲淹的名字緊密地聯在一起的。這一聯的下句將範仲淹的名作《嶽陽樓記》的內容高度概括,能激發遊人的聯想。範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高尚情操,以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觀,不知激勵過多少炎黃子孫。

“天仙都化美人來”

南京是曆史上的古都,向來是“金粉”之地;秦淮河更是繁華的地域,笙管絲竹、燈影槳聲,曾使多少人留連。清代,河畔有一座著名歌樓叫天韻樓,有人為它寫了一副對聯:

天仙都化美人來,問上界瓊樓,可有六朝新樂府?

韻事不隨流水去,聽後庭玉樹,依然十裏舊秦淮!

嵌“天韻”於聯首,十分自然。上句極力表現歌女的美麗及歌曲的動聽;認為這裏的歌曲,連“上界”也未必有,通過誇張、想象,把主題突出。下句的調子是十分深沉的。歲月如流,曆史已成為陳跡,但這裏還一樣繁華,大有“江山依舊,人物全非”的感慨;把“後庭玉樹”引進聯中,隱隱寄寓著朝代更替的悲哀。

《玉樹後庭花》是六朝陳後主作的。這個小皇帝奢侈腐化,時常命令歌女唱這首歌。不久,陳滅亡,後來人們把這首歌稱為“亡國之音”。

南京明中山王故邸聯

徐達是明朝的開國功臣,治軍嚴明,屢立大功,深得明太祖朱元璋的信任。他死後被追封為“中山王”。他的故邸在南京,清人錢牧齋曾為它撰寫了一副對聯: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英雄,問樓外青山,山外白雲,何處是唐宮漢闕?

小苑西回,鶯喚起一庭佳麗,看池邊綠樹,樹邊紅雨,此間有舜日堯天。

曆史無情,人事代謝。當你透過曆史的煙塵,去追尋昔日的紛紜生活時,難免會產生悵惘之感。這一聯通過對現實的透視,緬懷已過去的曆史和徐達的業績,也描繪出眼前的秀麗景色,表現了對生活的熱愛。在藝術上,它運用追循句式,寫來熨貼自然,頗有詩趣。

五祖寺聯

水不在深,悅耳潺潺聽流響;福何用大,清心日日茗法泉。

湖北省黃梅縣東山上,有座王祖寺,是中國佛教禪宗五祖弘忍祖庭。寺旁的白蓮峰,有清泉一泓,聲如琴瑟。蘇東坡貶黃州時曾在這裏盤桓,並在一大石上鐫刻“流響”二字,被後世稱為“東坡流響”勝跡。後人在此建亭,並撰了這副對聯。聯中借泉水宏揚佛理,強調“悅耳”、“清心”,有不理會“塵世俗事”,著重個人修養之意。

四川雪山關對聯

是南來第一雄關,隻有天在上頭,許壯士生還,將軍夜度;作西蜀千年屏障,會當秋登絕頂,看滇池月小,黔嶺雲低。

此聯刻在四川古藺縣雪山關南門上。據瀘州市圖書館藏的《沛雲堂立雪雜感》記載,它是蔡鍔和朱德合撰的。

上句突出了關的雄、高、險,充滿著慷慨豪雄的情味;下句著力表現此關地理位置的重要(毗鄰滇、貴,屏障四川),一腔英氣,貫注其中。將軍衿抱、詩人本色融為一體,使它成為詠景對聯中的上乘之作。

項王屆聯

從前,陝西某地的項王廟,有兩副對聯:

辜負重瞳,老範老韓皆不識;空生兩膂,學書學劍兩無功。

八千弟子隨流水;百二河山委大風。

“項王”即項羽,是我國著名的曆史人物。據《史記》記載,他的眼睛是重瞳的。第一聯向他投以諷刺之筆,相當辛辣。對聯說他雖有“重瞳”而不識英難,自毀長城,重瞳又有何用;“老範”、“老韓”指範增和韓信,這兩個傑出人物原都在他手下,可是,前者被讒致死,後者因不為所用,另投劉邦。曆史上類似項羽這樣迷信武力、輕視智能之士到頭來自招敗亡的人,不知凡幾!“學書學劍兩無功”也是出自《史記》的記載。項羽自恃勇力而輕視學問,有勇而無謀,這也是他失敗的重要原因。

後來,他途窮末路,八千江東子弟盡都犧牲。他在烏江岸邊,自歎無麵見江東父老,自刎身死。第二聯的上句,概括了這一事實。結果百二河山,盡被那位不拒“繒肆狗屠,驪山之徒,巨野之盜”的劉邦占有。由於項羽滅亡,劉邦才有可能得意洋洋地唱《大風歌》。這一聯隱隱地流露了對項羽的同情。

史鑒使人明智,項羽失敗的教訓,今天仍值得我們深思。這兩副對聯,既是詠史又是詠人,頗有價值。

武侯祠名聯的由來

在成都武侯祠,有一副著名的對聯,它是白族的著名人士趙蕃撰寫的: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

趙蕃是清末民初的大官僚岑春煊的啟蒙老師。光緒二十八年(1902),岑就任四川總督。當時腐朽的清皇朝已風雨飄搖,他一上任,馬上鎮壓四川義和團餘部和哥老會會眾及農民起義組織“紅燈照”,老百姓對他十分憎恨。當時趙蕃在岑手下代理鹽茶道使(管理鹽、茶生產賦稅的官),就撰寫此聯懸掛於諸葛亮祀殿前,目的是規勸岑春煊,要他“攻心”,不要濫施征戰,要他“審勢”辦事,不要釀成大禍。

誰知對聯之後卻全無結果,岑照樣厲行鎮壓,不知岑究竟有沒有看過對聯。趙蕃急了,趁新春時節岑到武侯祠上香、飲宴的機會,當麵指聯點破。岑對此很不高興,過些日子就把趙蕃外調去當永寧道台。不久,岑也因治蜀有“功”,被慈禧升遷為兩廣總督;後來因內部的傾軋被罷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