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A 的另一個來源是胡蘿卜素。胡蘿卜素是植物性食物中所含的一種營養素,它在體內可以轉變為維生素A,但其轉換效率較低,我們從膳食中攝入的胡蘿卜素隻有1/6可以在體內變為維生素A。
3.維生素K與骨骼健康
與維生素A、維生素D一樣,維生素K也是一種脂溶性維生素。維生素K 最初被人們認為僅與機體凝血功能有關,但近年來研究提示其與骨組織代謝也有關係。曾有科學家用維生素K缺乏的飼料喂養大鼠造成大鼠短期維生素K缺乏,在實驗期間,他們觀察到大鼠尿鈣排泄量約增加1 倍,此現象說明機體維生素K缺乏可導致骨分解代謝增強。
維生素K 對骨的影響主要是參與骨鈣素的羧化。骨鈣素是一種蛋白質,也叫做骨鈣蛋白,它由43 個氨基酸相互連接而成,是骨組織中的特異性蛋白,縮寫是BGP。它來源於骨組織,由成骨細胞合成並分泌到骨中,是骨組織中的一種蛋白質,約占骨質蛋白的3%。骨鈣素的作用是調節和維持骨鈣。2/3的骨鈣素與羥磷灰石結晶結合,沉積於骨基質中,1/3進入血液循環。當骨骼出現損傷後,機體要對這個損傷進行修複,這時血清中骨鈣素可以增高。而骨鈣素水平下降,則提示形成骨的成骨細胞的活性下降。而維生素K 可影響骨鈣素的形成,所以,當人體缺乏維生素K時會影響骨骼的發育。
維生素K 的食物來源較為豐富,一般人很少發生維生素K的缺乏。同時,正常人體腸道的大腸杆菌、乳酸菌等微生物也能合成一部分維生素K,並通過腸壁吸收進入人體。所以,最常見的維生素K 缺乏是由於疾病或藥物治療所引起的繼發性結果。如腸道吸收不良,濫用口服抗菌素,使用抗凝血劑及大劑量的水楊酸鹽等。
4.維生素C與骨骼健康
維生素C 也叫抗壞血酸,是一種水溶性維生素。在體內有很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它是膠原蛋白形成所必需的,它有助於保持結締組織、骨樣組織以及牙本質的完整,它又是傷口愈合所必不可少的,並能促使燒傷康複。維生素C 還是作用很強的還原劑,具有抗氧化的作用。作為一種還原劑,維生素C 還可以促進鐵的吸收。
嚴重缺乏維生素C 可引起壞血病,這是一種急性或慢性疾病,特征為出血,類骨質及牙本質形成異常。其發生的原因是骨和牙本質中細胞間膠質的形成出現缺陷,使毛細血管變得薄弱,繼而發生出血以及骨和有關結構的缺陷。骨損害的另一個原因是軟骨內生長停止,因為成骨細胞不能形成骨樣組織,取而代之的是骨幹與骨骺之間形成纖維結合,肋骨軟骨的結合部增大,濃密的鈣化軟骨段便埋植在這一纖維組織內。這些損害能並發骨內或骨表麵微小的淤斑狀出血,或因輕微的骨損傷而導致骨膜下大量出血。
每日服維生素C 60 mg即可收到充分的預防效果。如果發生了壞血病,可給予口服維生素C 100 mg 每日3 次,連續服用1 ~ 2周,直至體征消失為止。隨後可堅持攝入含維生素C 豐富的營養膳食。
我國目前推薦的膳食維生素C的每日適宜攝入量為100 mg,比1988年製訂的膳食供給量60 mg/d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我們膳食中維生素C 的主要來源為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動物性食物中僅肝、腎等含有少量維生素C。
5.維生素B12與骨骼健康
維生素B12 是一種可溶於水的紅色結晶,它含有金屬離子鈷,這也是唯一含有金屬元素的維生素。維生素B12是參與體內重要化學反應的輔酶。
缺乏維生素B12會導致紅細胞中DNA合成的障礙,可以引起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另外,維生素B12在神經信號的傳導中也起著重要作用,當體內維生素B12 不足時,可使神經係統受到損害,出現精神抑鬱、記憶力下降、四肢震顫等神經症狀。新的研究指出,血液中維生素B12濃度較低者,通常會有骨質流失速度加快的情形發生。骨質迅速流失是骨質疏鬆症的一項征兆。
一般來說,維生素B12僅存在於動物性食物中,如肉類、貝類、動物內髒及蛋類等中。牛奶及奶製品所含維生素B12較少,而植物性食物中基本不含維生素B12.我們的身體對維生素B12的需要量很少,而且它們在體內可以被循環重複利用。所以對於正常成年人來說,維生素B12缺乏的情況不是很常見。但對於嚴格的素食者和老年女性來講則缺乏的情況比較普遍,據文獻顯示,約有10%~30%的老年人對食物中維生素B12吸收不良,因此,他們應該注意補充。
其他營養物質
除了前麵提到的我們每日所必需的7大類營養素外,膳食中還有一些營養物質對骨質疏鬆的預防及發生有一些影響。這些物質不一定是我們每日所必需的營養素,但對人體健康及其他營養素的吸收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1.植物雌激素
女性到了更年期,由於雌激素分泌急劇減少,導致骨質生成速度下降、骨質丟失加速,逐漸發生骨質疏鬆。女性體內雌激素水平的急劇下降不光導致女性發生更年期綜合征、骨質疏鬆等疾病,還與高血壓和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有密切的關聯。因此,保持中老年女性體內正常的雌激素水平,對防治骨質疏鬆症和心血管疾病,提高更年期女性的生活質量及健康水平有著重要的意義。但通過藥物來補充雌激素會帶來一些副作用,使很多人不願接受。20世紀80年代,科學家研究發現,一些豆科植物中含有類似弱雌激素樣作用的植物性化合物—異黃酮(被稱做植物雌激素)有模擬雌激素的生理生化作用,同時又是一種強抗氧化物質,不但能有效調節內分泌水平,還能有效舒張血管、防止動脈硬化,而且沒有使用外源性雌激素所帶來的各種不良反應。
2.乳糖及氨基酸
乳糖是奶中所含的糖類,氨基酸是構成蛋白質的基本物質。乳糖及某些氨基酸(如賴氨酸、精氨酸、色氨酸等)由於可以降低腸道的酸堿度,也有促進鈣吸收的作用。
3.草酸、植酸
草酸及植酸存在於很多植物性食物中,它們是一種酸類的物質。草酸在體內能夠與金屬離子發生化學反應生成不溶解的草酸鹽;而植酸具有很強的絡合金屬離子的能力。它們通過各自的方式把礦物質牢牢地抓住,使其不能被人體所吸收及利用,從而妨礙礦物質的吸收,鈣也不例外。這些物質是我們在攝入食物時應盡量避免的。
4.煙及酒
一些實驗研究的結果表明,酒精、尼古丁也會促進鈣的排出。所以,吸煙及大量飲酒的確是一種不良的生活方式,對身體健康的很多方麵都會造成負麵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