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PART4骨骼健康從飲食開始(3 / 3)

(4)有胃腸炎症狀時,常可加重乳糖不耐受症狀,此時可以暫停飲用牛奶,改用豆漿、米湯等更易消化的食物。等胃腸功能恢複後,再重新飲用牛奶。

(5)飲用牛奶時,可同時服用乳糖酶,以助乳糖的消化。

注意牛奶的烹調方式,防止鈣吸收減少

(1)牛奶不可與可可粉同煮。液體的牛奶加上可可粉就會使牛奶當中的鈣與可可粉中的草酸產生化學反應,從而生成難溶於水的草酸鈣,進而就會導致缺鈣和腹瀉。

(2)牛奶不宜長時間高溫蒸煮:牛奶當中的乳糖煮沸時會出現焦化現象,而焦糖則可以誘發癌變,另外煮沸的牛奶中的鈣會導致磷酸鈣沉澱現象的出現,從而降低了鈣的吸收。另外,牛奶中的蛋白質受高溫作用,會從溶膠狀態轉變成凝膠狀態,導致沉澱物出現,其營養價值也就降低了。

(3)牛奶不應該與鈣粉相混合。牛奶當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質就是酪蛋白,如果在牛奶當中加入了鈣粉,那麼過多的鈣離子就會與酪蛋白相結合,使牛奶出現凝固的現象。另外鈣還會與牛奶當中的其他蛋白相結合產生沉澱,特別是在過分加熱時,這種現象尤為明顯。

(4)牛奶不應該與米湯相混合。將牛奶和米湯或米粥混合在一起會使牛奶中的維生素A 有很大程度的損失。兒童如果長期攝取維生素A 不足就會導致發育遲緩和體弱多病,同時也會影響兒童骨骼的發育。

(5)不宜冰凍。牛奶冰凍後,其中的脂肪、蛋白質分離,乳酪素呈粉狀凝結,味道明顯變淡,牛奶中的鈣及其他營養成分不易被吸收。

晚上喝牛奶,補鈣、助眠一石二鳥

按照一般人的習慣,牛奶通常都是早晨喝。其實,晚上喝牛奶更加合理。

科學家們通過對人體鈣代謝生理的研究,指出一天中最佳的補鈣時間就是每天晚上臨睡前。在白天的一日三餐飲食中,人體可以攝入400 ~ 500 mg 鈣質,當鈣調節機製發揮作用從尿中排出多餘的鈣時,血液可以從食物中及時得到鈣補充以維持血鈣的平衡。但是到了夜間,鈣依然從尿中排出,但卻無法從食物中補充鈣質,這樣血鈣濃度就會降低,而機體為了維持血鈣的正常,必須從鈣庫中取出一部分庫存,即動用骨骼中的鈣。這種調節機製使清晨尿液中的鈣大部分來自於骨鈣。另一方麵,人體內各種調節鈣代謝的激素在晝夜間的分泌情況有所不同,因而血鈣水平在夜間較低而白天較高。夜間的低血鈣可刺激甲狀旁腺激素分泌,使骨鈣的分解加快。如果在臨睡前補充鈣質,人體就會在夜間少動用“庫存”的鈣。

另外,據醫學專家研究發現,牛奶中含有兩種過去人們未知的催眠物質,其中一種是能夠促進睡眠的以血清素合成的色氨酸,另外一種則是具有類似麻醉鎮靜作用的天然嗎啡類的物質,由於它們的作用,往往隻需要一杯牛奶就可以使人安然入睡。

因此營養專家認為,牛奶最好在傍晚或臨睡之前半小時飲用,這樣既可以促進鈣的吸收又能有效地提高睡眠質量,可謂是一石二鳥。

增加植物雌激素,天然良藥食物中來

植物雌激素屬於異黃酮類物質,它們的結構與人體內的天然雌激素十分相似,故經常補充植物雌激素,可從某種程度上糾正人體內因雌激素水平下降所引起的各種代謝性疾病。所以,我們說異黃酮類物質是預防骨質疏鬆症的天然良藥。

在我們常用的食物中,大豆含有較高的異黃酮類物質,我們稱之為大豆異黃酮。各種雜糧中也含有多量的異黃酮。所以,常吃大豆、豆製品以及雜糧有助於幫助人體更好地吸收鈣質,是較好的通過食物預防骨質疏鬆症的辦法。

減少草酸與植酸,

剔除鈣吸收的不利因素

膳食中有些成分可促進鈣的吸收,而另一些成分則會妨礙鈣的吸收。食物中的草酸、植酸就是主要的不利於鈣吸收的因素。

很多常吃的蔬菜中都含有較高的草酸,隻要我們注意烹調方法,是可以將這些草酸除去大部分的。其方法就是將這些菜在沸水中焯一下,濾去水再烹調。草酸是可以溶解於水中的,經過這樣的處理後,留在食物中的草酸就會減少很多。

麵粉中含有較多的植酸,所以有些穀物中鈣的生物利用率也較低。但同時穀物中也含有植酸酶,可分解植酸鹽釋放出遊離的鈣和磷,增加利用率。植酸酶在55℃的環境下活性最高,為了增加植酸酶的活性,可以先將大米加入適量的溫水中,浸泡一會兒後再洗。另外,麵粉發酵也可以分解掉一部分植酸。所以,在麵粉、玉米粉、豆粉中加發酵劑發酵並延長發酵時間,均可使植酸水解,使遊離鈣增加。

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放心地吃蔬菜和穀物了。

少攝入高脂食物,補鈣減肥一舉兩得

過高脂肪對身體健康的危害也是有目共睹的。膳食中攝入脂肪過多時,不隻是使體質量(體重)超標,引起高脂血症及高膽固醇血症,還會使補鈣的成果付之東流。因為脂肪攝入過多時可導致血液中的遊離脂肪酸增多,與腸道或血中的鈣質結合成不溶性的鈣皂,從糞便中排出。

很多人都認為隻要少吃油,少吃肥肉就可以限製脂肪攝入了。其實,日常食用的很多種食物中都含有脂肪,根據其存在的方式,我們可以把它們粗略地分為可見脂肪和不可見脂肪兩大類。前者是指人們通過肉眼就可辨別的脂肪,如各種動植物油、含有大塊脂肪組織的肉等。而看不見的脂肪容易為人們所忽略,如較瘦的肉類(尤其是豬肉)、蛋類(主要是蛋黃)、全脂奶類、全脂奶製品、動物內髒、堅果類、大豆等。這些食物所含有的脂肪均勻地分布在食物內部,當人們不注意時就會攝入較多。例如15 粒花生米、40 多粒瓜子或2個核桃基本上就相當於1 勺油的含脂量了。因此,我們一定要注意這類食物,避免食用過多。

少攝入高鈉食物,保鈣預防高血壓一箭雙雕

在前麵講到鈉時我們已提到,高鈉飲食從骨質疏鬆及高血壓兩方麵來說都是對健康不利的。所以,我們應該適當地減少鈉的攝入,這要求從食物中的鹽來入手。

在普通食物中並非隻有食鹽和醬油富含鈉,其他食物和調料如鹹菜、各種醬、鹹魚、醃肉、火腿、香腸、各種罐頭製品、味精等均含有較多的鈉。我國營養學會建議每日攝入鹽的量不應超過6 ~8 g,同時應避免攝入過多含鈉高的食品。膳食調查表明,在我國現今的飲食模式下,城鄉居民每日鹽的攝入量高達13 ~ 15 g,是推薦量的2 倍多。這麼高的食鹽攝入不但本身容易誘發心血管疾病,還會使鈣的吸收率下降,使骨質疏鬆的發生機會增加。對我們健康的危害可以說是“雪上加霜”。

做自己的營養師,學會計算食物中的含鈣量

人們在補鈣的過程中都希望了解自己每天究竟攝入了多少鈣質,其攝入量是否能夠滿足身體的需要。如果您服用了鈣劑,含鈣量則是固定的,而且其中的鈣元素一般已在藥品說明中標注清楚了。而食物中的鈣情況就比較複雜,很少有人能夠搞得很清楚。

食物中鈣含量的計算需要有《食物成分表》,成分表中羅列了常見食物中的常見營養素的含量,一般為每100 g食物所含營養素的克(或毫克、微克、國際單位)數。這些食物都是以未經加工的、生的食物為基準的。

除《食物成分表》外,您還需要知道您所攝入的食物種類和量,這樣才可以計算出您所吃的食物的含鈣量。知道每種食物的含鈣量後,再將計算出來的所有的鈣相加,就是您所攝入的總鈣量了。

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蔬菜和穀類食物中雖然也含有較高的鈣質,但是同時也含有較高水平的植酸和草酸,它們對鈣吸收的影響較大,因此不能簡單的根據含鈣量來直接計算攝入鈣的值,而是必須計算出“可利用鈣”,才能更加準確地反映其含鈣量。其計算方法為:

可利用鈣量=鈣含量/鈣的原子量-草酸含量/草酸的分子量×400由於計算方法較複雜,不利於日常應用,一般在實際應用中,去查查我們給大家提供的“可利用鈣量表”就可以了(表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