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是毛澤東最好的學生和戰友之一。在毛澤東逝世以後,以他為核心的第二代領導集體,繼承和發展了毛澤東思想,把毛澤東開創的事業推向前進,開辟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創立了鄧小平理論。這個曆史進程,是以正確評價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的曆史地位為前提,是堅持和高舉毛澤東思想旗幟進行的。
鄧小平第三次複出以後,團結全黨,撥亂反正,實現了黨的曆史上可以同遵義會議相提並論的偉大曆史轉折。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誌的這一偉大曆史轉折,從批評“兩個凡是”開始,到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完成。鄧小平在實現曆史轉折過程中作出了許多重大貢獻,正確評價毛澤東,堅持毛澤東思想,是貫穿全過程而又具有關鍵性的一個方麵。從1977年春到1981年夏,在4年多時間裏,鄧小平為統一全黨思想,確立毛澤東的曆史地位和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地位,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堅持不懈的努力。鄧小平希望曆史決議通過以後,“認識得到一致,曆史上重大問題的議論到此基本結束”,要求共產黨員“要在這個統一的口徑下來講話。思想不通,組織服從”。這個願望和要求總的說來是達到了。然而,我們不能不看到,近幾年來,在某些報刊和出版物上,存在著有意無意地貶低毛澤東思想,把鄧小平理論和毛澤東思想割裂開來、對立起來的情況;公開發表同曆史決議相悖的觀點,以至公開非議曆史決議的一些重要論斷,也多了起來。所以,重溫曆史轉折過程中鄧小平堅持毛澤東思想的理論和實踐,對統一認識,繼續高舉毛澤東思想的旗幟是必要的;對深入學習鄧小平理論,把握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一脈相承的統一的科學體係,對客觀公正地、科學地研究、評價曆史和曆史人物,寫好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曆史,也是有意義的。
在反對兩種錯誤傾向中正確評價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
正確對待和評價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的問題,不是憑空提出的,而是在現實的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的激烈鬥爭中提出來的。鄧小平的曆史功績是不失時機地在反對“左”右兩種錯誤傾向中肯定毛澤東的曆史地位和毛澤東思想的指導作用,統一全黨思想,推動了撥亂反正和工作重點的轉移。
粉碎“四人幫”以後,華國鋒反複強調和堅持的是毛澤東晚年發動和領導“文化大革命”的錯誤理論。直到1977年三月中央工作會議,華國鋒還繼續肯定1976年的“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隻是反對“四人幫”批鄧另搞一套。會議一開始,他就給各組組長打招呼,有兩個敏感問題:一個是小平同誌出來工作的問題,一個是“天安門事件”平反的問題,希望各組討論時不要觸及。三月中央工作會議前後,接連發出電話通知(1月20日)、中央文件(5號、6號,2月)、國務院文件(30號,3月),明令追查要求鄧小平出來工作、要求為“天安門事件”平反和批評幾個現任中央領導同誌的“大字報、大標語和政治謠言”,明令“堅決打擊”。在這個錯誤方針下,造成了一批新的冤假錯案,錯殺了一批好人。指導這種錯誤方針、政策的理論,就是“兩個凡是”。
“兩個凡是”首先是華國鋒提出的,他在1976年10月26日聽取中央宣傳部門負責人彙報後說:凡是毛主席講過的,點過頭的,都不要批評。接著,吳德在1976年11月30日四屆人大三次會議上的講話中說:“凡是毛主席指示的,毛主席肯定的,我們要努力去做,努力做好。”隨後,華國鋒在1977年1月21日為中央工作會議準備的講話提綱中說:“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護,不能違反;凡是損害毛主席的言行,都必須堅決製止,不能容忍。”《人民日報》1977年2月7日社論按照華國鋒的要求,正式提出“兩個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擁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在三月中央工作會議上,華國鋒又重申“兩個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都必須維護;凡是損害毛主席形象的言行,都必須製止。”他還指責不同意“兩個凡是”的同誌是政治上動搖。
上述情況說明,在結束“文化大革命”以後,應該怎樣正確對待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成了決定中國向何處去的關鍵問題。
正是在這一曆史轉折關頭,鄧小平針對“兩個凡是”,在1977年4月10日寫給黨中央的信中提出了根本對立的觀點:“我們必須世世代代地用準確的完整的毛澤東思想來指導我們全黨、全軍和全國各族人民。”曾經有人說,“準確的完整的毛澤東思想”這個提法是反對毛主席;曾經有人要他修改這個提法,他拒絕了。鄧小平明確指出:“兩個凡是”不行。按照“兩個凡是”,就說不通為我平反的問題,也說不通肯定1976年廣大群眾在天安門廣場的活動“合乎情理”的問題。
鄧小平5月24日同王震、鄧力群談話,又一次批評“兩個凡是”。鄧小平指出“這是個重要的理論問題,是個是否堅持曆史唯物主義的問題。”他說,毛澤東多次說過“自己也犯過錯誤”,“有些話講錯了”;並指出:“毛澤東思想是個思想體係。”“我們要高舉旗幟,就是要學習和運用這個思想體係。”第一次提出了把作為思想體係的毛澤東思想,同毛澤東錯誤的決策、錯誤的指示區分開來的思想。
鄧小平1977年7月21日在十屆三中全會的講話中,進一步深刻地闡述了上述重要思想。他說:“我說要用準確的完整的毛澤東思想作指導的意思是,要對毛澤東思想有一個完整的準確的認識,要善於學習、掌握和運用毛澤東思想的體係來指導我們各項工作。隻有這樣,才不至於割裂、歪曲毛澤東思想,損害毛澤東思想。”“我們不能夠隻從個別詞句來理解毛澤東思想,而必須從毛澤東思想的整個體係去獲得正確的理解。”而“四人幫”,特別是所謂理論家張春橋,歪曲、篡改毛澤東思想,引用毛澤東的某些片言隻語來騙人、嚇唬人。鄧小平針對現狀,還特別強調要恢複和發揚毛澤東倡導的群眾路線和實事求是的作風。
總之,在“文化大革命”結束不久,教條主義、本本主義等“左”的思想、作風在黨內一時居於統治地位的情況下,鄧小平在第三次複出前後提出並闡述的“準確完整”(“準確的完整的毛澤東思想”)和“思想體係”(“毛澤東思想是個思想體係”)的重要思想,強調的群眾路線和實事求是作風,成為衝破“兩個凡是”的障礙和束縛的銳利武器,對解放思想、撥亂反正有極其重要的指導作用。
但是,同“兩個凡是”的鬥爭並沒有就此終結。在紀念毛澤東逝世一周年之際,陳雲、聶榮臻、徐向前等著文闡述恢複和發揚毛澤東倡導的實事求是作風。葉劍英在10月9日中央黨校開學典禮講話中強調一定要從實際出發,理論要受實際檢驗。胡耀邦在中央黨校組織怎樣用實踐標準來研究黨史、特別是“文化大革命”。在大力倡導實事求是的背景下,《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1978年5月11日的《光明日報》上發表了。但招來了原先主張“兩個凡是”的汪東興等同誌的指責和壓製。他們甚至把支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討論誣指為“非毛化”、“砍旗”、“丟刀子”。
鄧小平旗幟鮮明地讚成“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觀點,支持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1978年6月2日,他在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講話,第一個問題就是“講講實事求是”。鄧小平指出:“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的出發點、根本點。這是唯物主義。”他重申毛澤東的觀點:“理論與實踐的統一,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最基本的原則。”“人的正確思想,隻能從社會實踐中來”,而思想是否正確,隻有放到社會實踐中去,經過實踐的考驗,才能證明它“究竟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此外再無別的檢驗真理的辦法”。提出“一個十分嚴肅的任務”:“我們一定要肅清林彪、‘四人幫’的流毒,撥亂反正,打破精神枷鎖,使我們的思想來個大解放”。鄧小平的講話批評了反對實事求是、反對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左”的思潮,全麵深刻地闡述了實事求是這一毛澤東思想的根本點,使這場討論提高到新的水平,對解放思想、撥亂反正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1978年9月中旬,鄧小平訪問朝鮮歸來,在東北視察,同地方黨政軍負責同誌多次談話,針對主張“兩個凡是”的同誌掛在嘴上的“高舉”,鄧小平提出“什麼叫高舉?怎麼樣高舉?”的問題。他指出:“怎麼樣高舉毛澤東思想旗幟,是個大問題”。他說,“兩個凡是”“這是不是叫高舉毛澤東思想的旗幟呢?不是!這樣搞下去,要損害毛澤東思想。”他指出:“毛澤東思想的基本點就是實事求是,就是把馬列主義的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毛澤東同誌在延安為中央黨校題了‘實事求是’四個大字,毛澤東思想的精髓就是這四個字。毛澤東同誌所以偉大,能把中國革命引導到勝利,歸根到底,就是靠這個。”“我們高舉毛澤東思想旗幟,就要在每一時期,處理各種方針政策問題時,都堅持從實際出發。”
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前的中央工作會議期間,黨中央作出了為“天安門事件”平反的決定。1978年11月25日,鄧小平在同政治局常委聽取北京市委和團中央負責人彙報後,針對當時國內國際的情況,指出:我們一定要高舉毛主席的偉大旗幟。毛主席的偉大功績是不可磨滅的。他說:外國人問我,對毛主席的評價,可不可以像對斯大林評價那樣三七開?我肯定地回答,不能這樣講。黨中央、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幹赫魯曉夫那樣的事。11月27日,新華社播發了鄧小平當天同一位美國專欄作家的談話。他說:“毛主席在中國曆史上的偉大功績是難以用言語表達的。在中國人人都懂得‘沒有毛主席就沒有新中國’。我們在實現四個現代化進程中,要善於完整地準確地掌握和運用毛澤東思想。”12月13日鄧小平在中央工作會議閉幕會上講話,對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作出了總的評價,回答了國際國內都很關心的這個評價問題。鄧小平指出:“毛澤東同誌在長期革命鬥爭中立下的偉大功勳是永遠不可磨滅的。”“沒有毛主席就沒有新中國”,“毛澤東思想培育了我們整整一代人。……沒有毛澤東思想,就沒有今天的中國共產黨”。與此同時,他又指出:“當然,毛澤東同誌不是沒有缺點、錯誤的”。在這個報告中,鄧小平還向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提出任務:要“科學地曆史地認識毛澤東同誌的偉大功績”,“要完整地準確地理解和掌握毛澤東思想的科學原理,並在新的曆史條件下加以發展。”這個報告,對兩年來圍繞是以“兩個凡是”還是實事求是來對待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的爭論作出了總結,對今後怎樣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指出了方向。
鄧小平對毛澤東思想的堅持,不僅是在同“左”麵來的幹擾作鬥爭中實現的,而且也是對從右麵來的懷疑、否定和反對進行鬥爭的結果。
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後,社會上極少數人,利用解放思想、撥亂反正的機會,借解決由於“文化大革命”中形成的知青回城問題、冤案錯案平反問題和一些經濟要求問題為由頭,煽動鬧事。一些人鼓吹資產階級的自由化,散布懷疑以至否定社會主義道路、無產階級專政、共產黨的領導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思潮。而黨內也有個別同誌,包括參加1979年春召開的理論工作務虛會的個別同誌,不但不承認這種思潮的危險,甚至直接間接地加以某種程度的支持。這樣,懷疑和反對社會主義道路、無產階級專政、共產黨的領導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思潮蔓延,煽動鬧事也愈演愈烈。不少省市發生一部分群眾衝擊黨政機關,占領辦公室,實行靜坐絕食,阻斷交通,工作秩序、生產秩序和社會秩序遭到嚴重破壞,嚴重影響安定團結的局麵和工作重心的轉移。麵對這樣的形勢,鄧小平於1979年3月30日在黨的理論工作務虛會上發表了《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講話,著重對從右麵來懷疑或反對四項基本原則的思潮進行了旗幟鮮明的、曆史具體的、充分說理的批駁。關於毛澤東思想,鄧小平在批駁右的思潮中,作出了一些新的論斷、新的闡述。
其一,必須反對否定馬列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而產生的毛澤東思想的錯誤思潮,堅持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係。
鄧小平批評了“隻擁護‘正確的毛澤東思想’,而不擁護‘錯誤的毛澤東思想’”這種錯誤的說法。在分析批判時,鄧小平把先前關於毛澤東思想是一個“思想體係”、要掌握其“科學原理”的提法結合起來,形成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係”這個新概念,並明確地把錯誤的東西排除在外。他說:“我們堅持的和要當作行動指南的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原理,或者說是由這些基本原理構成的科學體係。至於個別的論斷,那末,無論馬克思、列寧和毛澤東同誌,都不免有這樣那樣的失誤。但是這些都不屬於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原理所構成的體係。”後來他又對毛澤東思想作過如下界定:“毛澤東思想,即經過實踐檢驗證明是正確的、應該作為我們今後工作指南的東西。”
其二,必須正確估量毛澤東的功績、貢獻和他的缺點、錯誤的主次輕重,公正地、科學地,也就是馬克思主義地對待曆史,對待曆史人物。
鄧小平在講話中扼要評述了毛澤東的偉大曆史功績,指出:毛澤東思想使中國人民找到正確的革命道路,並在1949年取得全國解放,在1956年基本完成社會主義改造,“這一係列偉大勝利不但根本改變了中國的命運,也改變了世界的形勢。”還指出:“毛澤東同誌在他的晚年還提出了關於三個世界劃分的戰略思想,並且親自開創了中美關係和中日關係的新階段,從而為世界反霸鬥爭和世界政治前途發展創造了新的發展條件。我們能在今天的國際環境中著手進行四個現代化建設,不能不銘記毛澤東同誌的功績。”同時指出,毛澤東同任何別人一樣,“也有他的缺點和錯誤”。但是,這些缺點、錯誤,是不能同他的不朽貢獻相比擬的。鄧小平提出了一個分析缺點、錯誤的原則:“我們當然要承認個人的責任,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分析曆史的複雜的背景。隻有這樣,我們才是公正地、科學地、也就是馬克思主義地對待曆史,對待曆史人物。”鄧小平還指出,人民尊敬傑出的個人,“而尊敬,當然不是迷信,不是把他當作神。”
其三,從個人與黨和人民的關係上,指明毛澤東思想是革命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
鄧小平說:“毛澤東同誌的事業和思想,都不隻是他個人的事業和思想,同時是他的戰友、是黨、是人民的事業和思想,是半個多世紀中國人民革命鬥爭經驗的結晶。”
其四,提出“毛澤東思想過去是中國革命的旗幟,今後將永遠是中國社會主義事業和反霸權主義事業的旗幟,我們將永遠高舉毛澤東思想的旗幟前進。”
鄧小平的講話有力地遏製了反對毛澤東思想的右的思潮,形成了比較完整的評價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原則。
從全局出發,從曆史繼承著眼,闡明堅持毛澤東思想的重大意義
為什麼必須肯定毛澤東的曆史地位和毛澤東思想的指導作用,高舉毛澤東思想的旗幟?在解放思想、撥亂反正的過程中,對這個問題的認識並不是一致的,不僅社會上存在懷疑和否定的錯誤思潮,而且在黨內也存在思想混亂,也不是沒有反對的意見。鄧小平一方麵堅決頂住,毫不動搖,另一方麵反複解釋,耐心教育。鄧小平主要從根本利益和繼承關係著眼,闡明堅持毛澤東思想的重大意義。
(一)要從黨、國家、民族的根本利益這個全局出發,認識堅持毛澤東思想的重大意義
黨的十一屆五中全會作出為劉少奇平反的決定,鄧小平在這次會上,有針對性地著重講了堅持毛澤東思想的重要意義。他說:“馬克思、恩格斯創立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的思想路線,毛澤東同誌用中國語言概括為‘實事求是’四個大字。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係實際,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這就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黨的這條思想路線是毛澤東同誌確立的,他在領導革命的大部分時間內是堅持這條思想路線的。……不能忽視毛澤東同誌在這個問題上的偉大功績。我們在任何時候都不能損害毛澤東同誌在整個中國革命史上的光輝形象,不能動搖高舉毛澤東思想旗幟的原則。我們要有這個覺悟,要有這個認識。這不但是中國共產黨的利益所在,中華民族的利益所在,而且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利益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