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孩子對父母依賴太強,她的個人能力就得不到很好的發展,不但不能養成孩子處理問題的毅力和執著,更重要的是,會限製孩子頭腦的發展,沒法鍛煉自己對待新問題、新事物的適應能力。
有一年春天,聽天氣預報說,最近幾天的氣溫可能會下降。於是,孩子上學的時候,我們就讓她在衣服外麵套了一件毛衣。孩子很聽話,穿上就上學了。
然而天氣預報也不是那麼準的,那一天氣溫不但沒有下降,反而有些上升。中午孩子回到家,我們一看,孩子熱得滿頭大汗,但還是穿著那件毛衣。
“這孩子!”媽媽責怪道,“外邊大日頭火辣辣的,這麼熱,怎麼不把毛衣脫下來啊?”“……你們讓我穿的啊!”孩子撅起了小嘴,“說氣溫要下降嘛……”
“那也得根據實際情況啊!熱了就脫下來嘛!”
“……”她低下頭,不說話了。
我們看著頭上熱氣騰騰的孩子,又看看她的毛衣,哭笑不得。
學習上也是,如果孩子對父母的依賴太強,就不懂得自己想法子。
有一次,爸爸看見她趴在那兒一動不動,嘴裏咬著鉛筆頭,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爸爸一看,原來是在做數學題呢。
題目是這樣的:有一個水池,容量是50立方米。分別有一個進水管和一個排水管,它們的流量分別是20立方米/分鍾和10立方米/分鍾。同時打開這兩個水管,問:幾分鍾可以把水池灌滿?
她不停地咬著鉛筆頭,看樣子是不會。
“來,爸爸教你,”爸爸就一五一十地把解題方法告訴了她,最後問,“明白了嗎?”
“明白了!”她點點頭,肯定地說。
“那你再把解題方法給爸爸重複一遍。”
“嗯。”她果然記得很清楚。
爸爸高興壞了。
過了兩天,她拿了作業給爸爸簽字,爸爸一看,其中有一道題做錯了。這道題目是這麼說的:
有一個水池,分別有一個進水管和一個排水管,它們的流量分別是20立方米/分鍾和10立方米/分鍾。同時打開這兩個水管,問:3分鍾後,水池裏有多少水?
爸爸一看,奇怪極了。
“還記得前天,那道數學題嗎?”
“記得。”
“那你再重複一遍解題方法,好嗎?”爸爸問。
令爸爸更奇怪的是,她還是記得清清楚楚,一點不差。
“那,這道題,不是和那道是一樣的嗎?”爸爸奇怪地問。
“……不一樣啊。”她看起來也挺奇怪,看著爸爸。
“為什麼?”
“一個是問有多少水,一個是問要多少時間……”
爸爸也不知道該怎麼說好了。
慢慢地,爸爸媽媽就注意到這種教育方法的不足。因為不讓孩子自己思考,去解決問題,而由父母代勞,就算你教給她方法,她也不是真正的掌握。遇到一些變化,反而手足無措,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一個孩子,終究得自己去麵對人生,麵對問題,如果沒有足夠的適應能力,沒有善於思考的頭腦,就不能取得發展和進步,也就可能被社會所淘汰。何況有很多問題,父母根本就是無法代勞的。
所以從宇華小時候開始,父母就幹脆不管製她了,什麼事情都讓她自己琢磨去,慢慢鍛煉自己的頭腦,提高自己的能力。
例如,像我們前麵所說的,學習上不論多麼困難,父母都不去指點她。這樣,通過自己不斷的摸索,陳宇華不僅從小就養成了堅韌的毅力,更鍛煉了自己的腦筋,想法豐富而靈活。
可以說,父母所采取的這種自主教育,從而使陳宇華形成的善於思考的習慣和自主的精神,正是她後來不斷創新的一個基礎。
對這方麵,父母有一個很好的比喻:現在大家都在討論什麼是自主教育,實際上,用一句通俗的話說,孩子像風箏,父母就是放風箏的人,手裏牽著風箏的線。如果父母一直拽住這根線不放鬆,那麼這風箏一定飛不高;你必須得慢慢鬆線,讓孩子自由、自主地去發展,去嚐試,去拚搏,這樣才能像風箏一樣越飛越高。孩子才能有更大的發展空間,才會有創新,不斷地超越自己,做得更好。
當然,正如前麵說的,如果父母不抓住這根線,完全放手的話,那麼風箏就會亂飛,最終會被風刮得無影無蹤。這需要父母去把握,如果天氣很好,就放飛;如果刮風下雨,就要把風箏收回來。這就是我們對她的要求。
陳宇華後來是這麼認為的:從很小的時候起,在許多事情上,無論是學習還是處事,我跟父母的關係更多的是:我是起主體的作用,父母是客體的作用。我在很多時候,獨立決定應該做什麼,或者該怎麼去做。我獨立以後,再碰到一些事情時,自己就有能力去解決,並且做得更好。
12.培養孩子創造性的要訣
公平競爭、優勝劣汰是市場經濟的規律。善於創新應變的人容易取勝;而慣於因循守舊、墨守陳規的人,往往缺乏競爭力。為了幫助孩子在未來的社會裏更具競爭力,需要從小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幼兒時期是培養創造力的最佳時期。好奇心與想象力是創造性的翅膀,而富於好奇心與想象力正是幼兒天然的心理特征。如果我們注意保護啟迪他們的這些特征,就能夠在這方麵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如果您能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以下幾方麵,一定會受益匪淺的。
(1)引導孩子學會觀察、思考,不要死板地灌注知識。
(2)耐心傾聽並回答孩子的提問,不要厭煩和置之不理。
(3)回答孩子提問時,要啟發他們獨立思考;不要急於給現成答案。
(4)多向孩子提問;不要隻等孩子問你。
(5)關注和鼓勵幼兒的“新發現”;不要漠視和小看。
(6)讓孩子多活動並提供親手操作的機會;不要過多限製,代替,鎖住孩子手腳。
(7)訓練孩子從不同角度去看問題,思考問題;不要讓他刻板地看問題,想問題。
(8)多帶孩子到大自然和社會中去開闊眼界,不要常把孩子關閉在家中。
附件1:創造力測驗(1)
(1)捏麵團模仿做條、球、碗、盤、不倒翁、兔子
A5種(10分)
B4種(8分)
C3種(6分)
D2種(4分)
自己創造構形加3分
以10,分為合格
說明:孩子會捏麵團,能模仿大人的塑型捏出5種形狀。孩子會捏麵團早在兩歲前後,但會捏5種要在2歲3個月至2歲半前後。這時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會捏出自己想做的東西。在這個過程中,寶寶就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鍛煉自己的創造力。
孩子若還不會捏麵團,主要原因是沒有機會。農村孩子常常用泥去捏東西。家庭中做麵塑是最方便的,隻要成人在包餃子時不冷落孩子,給他一塊麵團讓他學著捏就能做出樣子來。
(2)在日常生活中,常碰到一些小困難、小問題,每當這時,不要急於幫孩子解決,而要讓他自己想辦法。也可以有意識地問孩子一些題(利用一定的情景或圖片),測查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從中發現其創造性思維成分。
如:讓孩子回答下列問題:
A、前邊的路上有水坑,過不去。怎麼辦?(擺上磚頭踩過去;繞道走;跳過去;騎自行車過去……)
B、成人不在家,不小心把花瓶打碎了,怎麼辦?(放著不動,回來告訴大人;先清掃幹淨,等大人回來後再說;給花再找一個瓶子……)
C、和小朋友玩時,不小心碰破了手,怎麼辦?(找創可貼貼上:找鄰居幫忙;給媽媽打電話;上醫院……)
D、遇到陌生人向你打招呼,要你跟他走,怎麼辦?(不理他;趕緊回家或到熟悉的鄰居家;到人多的地方去;找警察叔叔結果分析:孩子想的辦法越多,而且比較合理就越好。
(3)巧取積木
成人將一塊積木放進一個不能伸進手去的瓶子裏,讓孩子在不翻倒瓶子的條件下,想辦法把積木從瓶中取出來。
孩子想的辦法越多,而且比較合理為最好。(最佳的辦法是灌水,讓積木浮起來)
附件2:【思考題】
(1)創造力對孩子的學習成長有何影響?
(2)培養和發展寶寶創造力可以通過哪些途徑?
(3)孩子的創造能力試驗法
創造能力試驗的價值在於檢測孩子的想象潛力,孩子的想象能力超群則可能在藝術上有較大的發展。給孩子一個不很常見的動物玩具和一些結構材料(如積木、粘土、沙等),向孩子說明,要防止這個動物逃走。問孩子:
①能否說出這個動物是從哪裏來的。
②能否為這個動物建一所安全的房子。當孩子用材料搭了一件東西以後,告訴孩子,那個動物可能會飛,也可能會挖洞,會遊泳,會啃木頭和粘土,它還需要水、氧氣和食物等。說完每一點,觀察孩子能否考慮這些特征,並在建造的東西中做一些改變。
測試項目
(1)在活動中孩子很專心嗎?(是否)
(2)關於動物的來曆,孩子能做一些解釋嗎?(是否)
(3)孩子最初搭建的動物之家是否比“籬笆”更複雜一點?(是否)
(4)為了適應動物的特征,孩子多少次修改了原“建築物”?每次改變得1分:(),最多不超過3分。(是否)
(5)在搭建中,孩子是否不僅用一種材料,而是同時使用幾種材料?(是否)
評價
每項測試選擇“是”得1分,“否”得0分,將所得分相加。
總分越高,提示孩子在創造力方麵具有才能的可能性就越大。孩子至少得3分,才能被認為有超群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