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歎法
以抒發個人的感覺想象做結尾,常在結尾時表達自己的情感,愛什麼,恨什麼,讚揚什麼,厭惡什麼,表明自己看法。
□哈佛寫作教你如何審題
命題作文的題目是事先給定的,寫作文的時候必須按照題目所限定的內容或題材去寫。對於命題作文來說,審題是進行這類作文的第一個步驟。孩子的審題能力是指孩子分辨題目的對象、範圍,明確題目要寫的重點和題目允許采用的體裁的能力。孩子要從以下幾個方麵進行審題能力訓練。
●明確題目要求
明確題目要求是指通過審查題目,弄清楚題目的具體要求,是要求寫一個人呢,還是記敘一件事呢。例如,《暑假中一件有意義的事》這個題目的要求就是記事,而《我的同桌》這個題目則要求寫一個人。這是審題的第一步。
●明確題目範圍
題目的範圍是指在寫人或記事時不要超過題目的限製,作文所選取的材料必須在題目許可的範圍以內。還以《暑假中一件有意義的事》為例。這個題目要求記敘一件事的,但這件事不是任何一件事都可以的,它有一定時間範圍,即必須是發生在暑假中的,而不是發生在其他時間裏的。
●明確題目重點
題目的重點是指題目著重強調的特點。在《暑假中一件有意義的事》這個題目中,題目的重點是“有意義的”這幾個字。也就是說,在作文的具體寫作過程中,必須緊扣“有意義”這個重點。在選擇材料時,一定要選擇有意義的材料,否則就違背了題目的要求。
●明確作文體裁
審題的最後一步是要弄清題目要求用什麼體裁來寫。是要求寫一首詩呢,要求寫一篇講道理的議論文呢,還是要求寫一篇記敘文呢。對於孩子來說,記敘文是最常見也是最重要的一種體裁。
●訓練寫出下列作文題目的要求、重點和範圍。
例:
快樂的假日生活
要求:記事
重點:快樂
範圍:假日
我和爸爸看球賽
逛××公園
假如我是一位發明家
□如何立意、選材、組材
在孩子的作文中,較普遍的毛病是無中心和多中心。例如寫《我的一天》從早晨起床一直寫到晚上入睡,拉拉雜雜,讓人讀後不知道作者究竟要告訴人家什麼,這就是無中心。另一毛病是多中心:一篇短短的作文,存在著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中心,如寫一個人,既寫他學習,又寫他勞動,又寫他助人為樂……這兩種毛病都是孩子立意能力也就是確立中心的能力不強而導致的。因此,我們必須加強立意能力的訓練過程中,明確以下幾點:
(1)確立的主題必須是自己的見解。
(2)立意應該有深刻的意義。
●訓練
下麵的作文題,你認為表達什麼中心較好?把它寫在題目後麵。
老師
平安夜
爸爸、媽媽和我
爺爺的一天
選材,是寫好作文的重要環節。生活中的材料既豐富多彩,又平凡瑣碎。孩子要能分辨哪些材料是有意義的、生動有趣的,哪些材料是沒有意義的、無聊乏的;要學會選擇有意義的、積極正確的、生動有趣的、新鮮別致的材料作為寫作的理想材料。同時,在具體的選材過程中,由於作文命題的要求不同,對所選的材料又要作具體地分析。這就要求孩子具備一定的圍繞中心選擇材料的能力。
選材能力訓練的基本要求和方法是:
全麵理解題目的意思。
抓住題目的關鍵部分。
掌握題目要求的範圍。
想寫好一篇文章,在審題、立意、選擇適當的材料之後,就必須考慮怎樣組織材料;哪些材料寫在前麵,哪些材料寫在後麵;哪些材料詳寫,哪些材料略寫。不能不顧先後、詳略,一古腦地把材料堆砌在一起。打個比方,這就好像冬天穿衣服,雖然身上衣服穿得很多,但總得有個先後次序:內衣穿在最裏邊,再穿襯衣、毛衣、棉襖和罩衫。假如弄亂了次序,把毛衣穿在最裏麵,外麵穿上襯衣、罩衫、棉襖,最後把內衣硬套在最外麵,那不成了笑話嗎?
●記事的文章可按兩種方法組織材料
①按照事情發展的過程和時間先後順序來安排層次,先發生的先寫,後發生的後寫。
②按照地點的變換安排層次,一個場麵或一個地點就是一個層次。
●寫人的文章組織材料的方法有
①通過一件事寫一個人,除開頭、結尾外,中間部分是重點,可分幾層意思寫。
②通過幾件事來寫人。在寫時注意選擇這樣幾種方式:a.一件事詳寫,幾件事略寫;b.幾件事並列寫;c.按時間先後順序寫;d.按人物的品質分類寫。
●狀物的文章一般按方位順序組織材料,或先外後裏,或先裏後外,或先低後高,或先上後下等。
●通過編寫寫作提綱提高孩子組織材料能力的訓練
孩子在作文前編寫寫作提綱,就相當於建築工人在修建大樓前先畫圖紙一樣,通過編寫寫作提綱,孩子對寫作時哪些材料應先寫,哪些材料應後寫;哪些材料應詳寫,哪些材料應略寫就做到胸有成竹,從而克服了寫作時的盲目性,提高了他們有次序有條理地組織材料的能力。
編寫作文寫作提綱的基本訓練步驟有:
①審題,確定文章的中心和文體。
②列出初步認為可以表現中心的材料進行再三選擇,把不要的劃掉,把遺漏的補上。
③從最有利於表現中心的角度對列出的材料進行調整、安排、標明順序。
④按標明的順序詳細試述,在不妥當的部分打上問號。
⑤按記號修改、調整、補充、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