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的注意力是神智的智力特征
注意力在人的智力活動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日常生活中人們所表現的“全神貫注”、“聚精會神”,就是注意力的表現形態。心理學家是這樣給“注意力”下定義的:注意力是指人的感知、記憶、思維、想像等心理活動指向和集中於某一事物的能力。
注意力是智力的重要部分。同時,還是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思維力等其他智力因素的必要條件和先導,如果沒有注意力,人就聽不到、看不見,無法回憶,難以思考。有了良好的注意力,就好比是打開了心靈的天窗。要塑造聰明的孩子,必須開啟孩子的心靈之窗。
考察各種類型的神童,穩定而集中的注意力,可以說是他們共同一個普遍的特征。據說居裏夫人幼年時注意力就令人吃驚,在她閱讀書籍之際,就是別的孩子跟她開玩笑,故意發出各種使人不堪忍受的聲音,也絲毫不能把她的心思從書本上引開。
穩定而集中的注意能力毫無疑問是神童的智力特征之一。當然,反應敏捷,口齒伶俐,想像豐富,觀察細致,記憶過人等也是十分重要的。但可以肯定,沒有良好的注意力的孩子是不可能成為神童的。
要培養良好的注意能力,必須了解兒童注意的特點。
兒童的注意力產生於新生兒期。有資料表明,明亮的物體、發響的玩具、巨大的響聲均能引起尚未滿月的嬰兒的無條件定向反射,這種原始的定向反射活動,可以說是孩子最初的注意。此後,孩子的注意越來越明顯,注意的對象開始是親近的人的臉龐和聲音,然後擴大到奶瓶、牛奶、小勺、小碗等這些和滿足機體需要直接有關的事物。但1歲以內的孩子,注意都是極不穩定且都是無意注意,即事先並沒有預定目標,也不需要意誌努力,自然而然地產生的注意。有資料表明,周歲以內的孩子對所看到的事物能注意的時間不超過2分鍾。
也許你曾有過這樣的經驗:當你對著1歲多的孩子問“貓呢?”孩子就會朝著小貓經常活動的地方去尋找;當問“媽媽呢?”他就會轉向媽媽所在的地方。
這是因為1歲的孩子,開始學會按成人的語言要求注意周圍的人或物,這標誌著孩子的有意注意已經開始萌芽,也就是開始學習按照一定的目的去注意事物了。
3歲以後,孩子的注意範圍擴大,注意能力逐漸提高,但如果你留心觀察,就會發現類似的現象:也許孩子正聚精會神地聽你講故事,突然一隻小貓從旁邊跑過,這時小孩的注意力往往會立即轉移到小貓身上,眼睛跟著小貓轉。此時,你大可不必為此生氣,因為3~5歲的孩子雖然已開始能比較自覺地注意某些事物,但是還很不穩定,不能較長時間地把注意力保持在某一事物上,稍受幹擾,注意力就會分散,無意注意仍占據主導地位。嬰幼兒的注意以無意注意為主,有意注意處於逐步形成階段,注意的穩定性差,範圍較小。
那些被稱為“神童”的孩子,除了注意穩定時間長,集中程度高以外,還有的注意轉移能力十分強。能夠根據需要主動及時地把注意從一個對象轉移到另一個對象上。有位3歲的小男孩,一聽到爸爸說:“開始學習了!”無論玩得多開心,也能馬上坐下來專心看書繪畫。這對於天性貪玩的兒童來說,其注意的轉移能力是驚人的!
創造吸引孩子注意的環境
心理實驗告訴人們,強烈的、新奇的與變化的物體最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如能自動跳繩的小娃娃、會打鼓的大熊貓、自動下蛋的花母雞、轉動的音樂鳥籠、色彩鮮豔形態逼真的機器人……類似的玩具可以多為孩子準備一些。這對訓練孩子,尤其是0~3歲孩子的注意集中能力是大有益處的。
努力培養孩子的興趣
幼兒的注意在一定程度上受直接的興趣和情緒狀態所製約。或許你的孩子在計算2+1=?時,那副心不在焉的神態讓你傷透了腦筋。然而,他在玩“小貓釣魚”的遊戲時,卻是那樣專心致誌。入癡入迷。
通過日常生活活動,不斷豐富孩子的知識和經驗,豐富生活內容,使孩子的興趣更加廣泛,這對孩子注意的發展是極為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