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孩子的興趣(2 / 2)

牛頓在孩提時代,對各種事物都喜歡仔細的觀察,而且都力圖透過現象看本質,把不懂的地方徹底弄明白,夜晚,牛頓仰望天空那眨著眼睛的大大小小的星星。心裏想,這星星月亮為什麼能掛在天空上呢?刻卜勒說,星星、月亮都在天空轉動著,那它們為什麼不相撞呢?刮大風了,狂風旋卷著沙石,人們都躲進了屋子裏。牛頓卻衝出屋子,獨自在街上行走。一會兒,隨風前進;一會兒,逆風行走。他要實地觀察順風與逆風的速度差,到底有著何種本質的差別。

像牛頓那樣,觀察能力較強的孩子,觀察問題也能透過現象看本質。比如,有的孩子寫作文“我的媽媽”,他不僅注意到了媽媽的音容笑貌、言談舉止這些現象,還能通過這些現象,發掘出媽媽的內心世界來。有的孩子觀察大自然的景色,不僅注意到花草樹木、氣溫雲彩以及鳥類的活動、土壤的變化,還能從這些變化中找出哪些景色是春天到來的象征,哪些景色是寒冬來臨的預兆……。

準確,是觀察能力的根本,也是觀察能力表現效果的根源。

●觀察全麵

觀察全麵是指觀察時不偏重某一方麵而忽略了另一方麵。

觀察能力較強的孩子,觀察問題比較全麵。比如,有的孩子觀察一個人時,不但看到了他高高的個子、瀟灑的神情舉止、黑亮的皮鞋、筆挺的衣服,尤其注意到了他有一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

觀察能力較差的孩子竟然對他們天天碰到的那些最一般的東西沒有明確的概念。比如,這些孩子觀察室內的花草時,雖然能叫出花和葉,但不能指出莖和根。細看鳥的圖畫時,他們能指出鳥有頭、喙、翅膀、尾巴、腿和爪,但決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說,頸和軀幹是鳥的身體的兩個部分。甚至在描述平時極為熟悉的鍋子時,一般孩子隻能發現它有鍋蓋和把手,隻有觀察全麵的孩子才能說出鍋底……。

全麵,是觀察的基本原則。

●觀察時善於抓住主要特點

有些孩子,當他被介紹給別人時,他想,反正記不住這些人的名字,因而在介紹過程中,不去一個一個地觀察新朋友的相貌特征。那一張張從他眼前掠過的麵孔,都被他千篇一律地看作是“一般人的臉”。因而他什麼也記不住。

觀察能力較強的孩子,能抓住每張臉的主要特征,從而區分出那是一張一張不同的臉:瓜子臉、圓形臉、方形臉。

一般孩子隻注意那些顯而易見的特征,比如顏色、形狀、大小等,但他們對物體的性質特征卻不是經常能區分開的。比如,讓孩子觀察玻璃杯和瓷杯,很少有孩子說出它們都是圓的,玻璃杯是透明的等特性。

要點,是觀察的目的。

觀察能力較強的孩子,對事物具有較強的洞察力和判斷力,同時也具有較強的記憶力和描繪力。而這些正是科學家、演員、畫家、文學家、心理學家等所必備的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