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困難的良好性格在雙手的勞動中產生(1 / 1)

不怕困難的良好性格在雙手的勞動中產生

一個人有怎樣的性格,就會有怎樣的命運,一個良好性格的養成,是一生幸福、快樂的根基。雙手的勞動對於促進孩子良好性格的養成是必不可少的。在雙手活動中能培養孩子吃苦耐勞、不畏艱苦、不怕挫折的性格。因為往往雙手的活動需要不斷的重複,這對於培養孩子的耐心、習慣都有好處。在活動中,孩子最容易養成認真的態度。人一旦認起真來,力量無窮。這些諸如認真、耐心、吃苦、耐苦、不畏困難的良好性格都在雙手的勞動中產生。不經過勞動,則很難獲得這些品質。

孩子良好的動手習慣,自理能力的提高能讓父母騰出很多精力和耐心來專注於孩子的教育,同時又不會影響自己的工作,試想一個不善於動手、生活自理能力很差的孩子,時時要父母守在身邊,是一件很麻煩的事。父母護理孩子都忙不過來,還有什麼精力去精心開發孩子智商、情商。因此父母要鼓勵孩子自立自強,盡早學會自理。這會促進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使孩子受益終生,而且也不會拖累父母。能放手,雙手都好,不肯放手,雙方受累。明智的父母不會自找苦吃的,那就培養孩子動手的能力吧。

讓孩子盡情玩耍

在所有開發孩子智力的遊戲活動中,隻要是孩子能做的,父母就不要代辦。所買的兒童玩具,自製的教育用具,都盡量讓孩子自由擺弄。父母的教育是有目的、有意義的,而孩子的目的、意義意識都很差,他無法接受成人的辦事方式,隻想憑自己的意源衝動去擺弄。當然父母可以用言語、動作示範告訴孩子要達到的目的,但是請不要在孩子沒完全聽您話時強製孩子。蒙台梭利主張孩子的“內在發展”理論,認為孩子在自由自主的遊戲中,會不自覺地開發、發展自己的能力,而不需外在的強製。外在的強製會扭曲孩子內在的發展。所以給孩子一片安全的遊戲天地,讓孩子盡情玩耍。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孩子的生活自理是雙手活動的一個重要內容,讓孩子盡早學會做自己的事。較小的孩子先學會自己吃飯、漱口、擦嘴、洗手、擦鼻涕;然後可以逐漸讓孩子學會自己洗臉、刷牙、自己穿脫衣服並疊放整齊,學著洗手帕、洗襪子、收拾玩具、修補損壞了的圖書,稍大一點的孩子可以學著幫父母洗餐具;洗自己的衣服等等。總之父母要千方百計給孩子創造鍛煉的機會和環境,讓孩子在動手的過程中,學會和掌握生活能力,剝奪孩子動手的機會,是對孩子天性的摧殘。

注意雙手協調

一般人的右手比左手靈活得多,右手與左腦神經聯係緊密,左手與右腦神經聯係緊密。鍛煉右手,間接開發了左腦。左腦的主要功能是主宰抽象、邏輯思維能力;鍛煉左手,開發了右腦。右腦主宰形象動作、形象思維。一般地大多數人的右手靈活,左腦發達,抽象思維能力強,而忽視左手的活動,閑置了右腦,使右腦蘊藏著的巨大的潛能,長久得不到開發利用。有些特殊的“左撇子”的人,左手很靈活,又往往忽視了右手的鍛煉,大腦的開發不平衡。這樣一隻手比另一隻手更靈活的習慣很難完全改觀,但是不要聽之任之,盡量使兩手協調起來,平衡鍛煉大腦。習慣於右手的孩子,多提醒多動左手,“左撇子”的孩子,多提醒用右手,不要破壞平衡。

教孩子自己製做玩具

介紹這樣活動的書籍很多,前麵講述了許多智力教育活動,都要求孩子自己動手,還有許多專門目的在於鍛煉孩子雙手靈活性的技巧,如剪紙、折紙、做紙塑、泥塑、自製拚板、自作小玩具、做一些房間的小裝飾物拆裝玩具等等。這些資料很常見,在此不必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