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孩子從哪裏來(2 / 3)

嬰兒早期,大腦就像一張白紙,很容易接受教育。抓住這一時期,進行良好的教育就很容易在兒童的大腦上印上良好的模式。這比抹去原來已有的痕跡再印上新的模式要容易得多。比如說,一個兒童學會了方言再學標準發音,會有很多幹擾,如果一開始就讓他學標準發音,則學得快,講得好。

日本企業界和兒童教育界知名人士井深大主張,早期教育從嬰兒生下後就應該開始。如在語言方麵,日本兒童在開始學日語的同時就應開始學外語,這樣可以“一箭雙雕”“事半功倍”,如果開始在大腦裏隻固定一種語言,以後再學習另一種語言,就無法以完整的形式吸收,學起來很費力。

早期教育要抓緊,要珍惜幼兒的寶貴時間。有一種說法,認為幼兒期是學習的最敏感時期。敏感的概念是奧地利生態學家在50年代提出來的。研究人員發現,小鵝出殼後1到2天內不停地跟隨第一次見到的動物,於是稱頭兩天為跟隨能力的“敏感時期”或“關鍵時期”,這是因為小鵝出殼時獲得了“印刻現象”。後來,人們在培養動物掌握某種技能時發現在某一年齡階段對某一種刺激的接受和發生反應都比其他年齡快和容易,於是人們稱這個年齡為敏感時期。過了敏感期的年齡階段學習起來會發生障礙,故敏感期的終點又稱為危險期。這個內在的機理現在已被揭示出來了。

決定人聰明才智的是腦細胞交織成網絡的狀況。網絡越豐富複雜,傳達信息的功能越好,思維越敏捷,人越聰明。人腦大約有140億個神經細胞,這些細胞要靠叫做“突觸”的東西交織起來才能形成網絡,發揮作用。而突觸是在學習、用腦中激發、滋生、成長的。嬰幼兒時期,是大腦發育的旺盛期,是突觸滋生迅速構成神經網絡的最佳時期,是靠接受智商教育來建設神經網絡的最佳期。這個時期對孩子來說,真是一刻千金。大腦發育有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抓緊這個時期進行早期教育,能幫助兒童建立起複雜交錯的神經網絡,促進大腦的發育和智力發展,否則腦細胞就會有所枯萎。妨礙複雜神經網絡的形成。前一種兒童入學後,能學得輕鬆愉快,否則就隻能以勤補拙了。

嬰兒出生後的頭幾個月,有一種天生的內在的緊張的好奇心,如果不及時給以刺激,求知欲會被壓抑,使學習的興趣和內驅動力逐漸退化。錯過這一時期,接受事物就要花費很大的氣力。本世紀後半期以來,各國的科學家、教育家對人腦的巨大潛力和早期教育進行的種種研究證明,每個人都有巨大的潛力有待開發,多數兒童都有成為天才神童的可能。一個人能否早慧,成為神童,主要取決於早期教育。然而,實際上隻有3‰的兒童能成為神童,這是因為別的兒童沒有受到合理的早期教育,智力沒有得到及時的開發,腦細胞得不到充分信息刺激而枯萎,他們的發展潛力荒廢了。“神童”卡爾·威特的父親認為:“早期教育與其說是給孩子許多東西,倒不如說是不讓孩子失去許多東西更為恰當。”

●早期教育常見的誤區

現在許多父母都很重視幼兒智力的早期開發,但是,怎樣科學地進行智力的早期開發,不少父母卻不甚了解,以致許多天才被扼殺在繈褓之中。

早期教育存在的誤區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麵:

誤區一:把家庭早期教育當成是學校正規教育。向孩子“灌輸知識”,讓他們早讀書,早識字,從小就懂得許多知識。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有一些父母對剛剛學講話或二三歲的孩子就成天叫他們識字、數數、強迫他們長時間學習那些他們並不理解也不感興趣的書本知識。孩子記不住,或一時學不會,就罵他們笨,甚至進行恐嚇。弄得孩子,無所適從,畏畏縮縮;有一些父母隻要孩子讀“正經書”,連“小人書”也禁止看,弄得孩子哭哭啼啼,好不傷心;有一些父母擔心“貪玩”的孩子難以成才,就成天把孩子關在家裏讀書,不許他們嘻笑玩耍和外出活動,弄得孩子坐立不安。

上述做法,雖然出自父母的一片良苦用心,但結果往往事與願違,非但激發不起孩子學習的熱情,反而使他們產生為難情緒、抵觸情緒和自卑情緒,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埋下厭惡讀書和求知的不良種子,成功的智力開發成為泡影。孩子的生性就是好動。好奇、好玩、好勝,他們的思維隻是具體形象,動作思維。他們需要的是遊戲、玩耍、交往活動、表揚和有趣的故事,甚至爭吵和打鬧。父母不懂得這些,隻一味強製灌輸知識,必然行不通。

誤區二:強迫孩子掌握一技之長,或盲信音樂和操練樂器、書法等能開發智力,執意要求孩子參加這樣的係統訓練。在這種想法的指導下,一些父母鼓勵孩子學畫畫,學樂器,學唱歌,學舞蹈,不惜重金購買樂器,交納學費,聘請名師,隻為擁有一技之長。

一個家庭,父親一心希望孩子長大成為鋼琴演奏家,他貸款買來鋼琴,請來教師,強迫他四歲的孩子每天要連續彈奏好幾首曲子,不然就是責罵和體罰。……結果孩子望琴生畏,竟然拿起菜刀把自己的手指和鋼琴一起砍掉。這是多麼觸目驚心的例子呀!

兒童大腦發育在5~6歲前是以情緒和感情為主,以後才以知識為主。兒童初期階段實際上是打心理基礎的階段,此時如果心理安定孩子會有豐富的心理世界,從而打好一生的基礎。當然,在5~6歲之前,如果給孩子適當的刺激,其知識領域也會得到正常發展。這個階段,孩子知識的擴展適宜在一種自由的遊戲狀態中進行。蒙台梭利教學法主張讓孩子決定他學習的時機,他想學習,父母跟進,他不願意,不能強迫,在自由的氛圍中,孩子成長得最快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