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孩子從哪裏來(3 / 3)

●早期教育的基本原則

要使我們的智力教育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必須具備一些輔助性條件,如對家庭生活環境,對父母自身的要求。要使技巧生輝,必須在做到了這幾點前提下,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

●愛是智力教育的催化劑。在實施本篇的教育方案時,父母必須帶著一顆完整的愛心來與孩子親近。父母的愛讓孩子感到安全舒適,精神完全放鬆,準備接受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溫暖親密的愛意應洋溢於父母與孩子之間。愛有多種表現。有些父母也許是“愛之深,責之嚴”,不惜用暴力和無情的言語來傳達自己的深深的愛。但孩子畢竟是孩子,他的理解力沒能達到這樣一種地步:把一種嚴厲的管教看做是溫暖的愛。因此這種形式的愛與智力教育是背道而馳的。要讓孩子健康成長,綿綿、溫情的愛是最佳的環境。

●自然的家庭環境是有效的教育磁力場。家庭環境當然是人為的,自然的家庭環境著重點在於一種氛圍,即不存在強製力。讓孩子在自然的充滿愛意的家庭環境裏生活和玩耍。

父母要學會移情,從孩子的角度出發來看待教育,這一點非常非常之重要,隻有掌握了這種思維方式,自然的氛圍才能得到保障。隻有把自己當成一個受教育的孩子,才能真正了解自然的受教育氛圍之可貴,之重要。父母要參與到孩子的各種教育方式中,如說話、遊戲、數數、猜謎語等,但要小心不要走得更遠,隻是參與而不要幹涉、指揮。

●早期智力教育的基本原則

下麵將介紹早期智力教育的四項基本原則。能把這一些原則貫徹到底,想讓你孩子不成龍也難,這四項基本原則是全世界學齡前少兒教育科學理念的精髓。

●無壓力原則。

大多數研究早期教育的專家認為:急於求成的父母或幼兒教師,如果對孩子施加超出他們承受限度的壓力,那麼孩子會厭煩學習,甚至會產生強烈的抵觸情緒,不聽話的現象便會產生。這種壓力教育產生的後果已經受到了強烈的批評,各位父母隻要留心一些關於幼兒教育的書報,不難找到這類文章。要給孩子鬆綁,就要倡導一種無壓力的自然受教育方法,這一方法有著源遠流長的曆史發展時期,從盧梭的《愛彌爾》倡導自然教育開始,經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形成了一股強大的自然教育觀念潮流,這是一種教育觀念的革命性變革,這種思想已開始從少兒向青年成年的教育領域擴展。

●隨機原則。

這需要年輕的父母對寶寶的生理機能有一定了解,寶寶在學習中有興奮期和抑製期兩個連續的不斷轉化的階段。隨機原則要求父母順勢利導,讓孩子來決定正確的教育時機,在學習興奮期,孩子會主動、自發地進行遊戲,學習效果非常明顯,孩子在此學習過程中會很專注、聽話,而且快樂,這是他學習天性的表現,勿須外人強加。而當孩子由興奮期轉入抑製期,他會顯得不耐煩、脾氣大,這個時候,父母要注意變換學習的內容,以新的刺激來吸引孩子,或幹脆停止學習,由孩子去自主活動。孩子的興奮期和抑製期變化很快,而且興奮期和抑製期都不長,不能刻意要求小孩一定坐多久,於是隨機教育原則應運而生,細心觀察並捕捉有利的時機,就湯下麵,趁熱打鐵這種教育方式對孩子和父母都很輕鬆,孩子能從他喜歡的類似遊戲的方式得到教育。隻是這個時機的捕捉需要父母的耐心和細心。

●快樂原則。

這即是說父母和孩子在生活、教育中都應保持快樂的心境,以快樂的心情應對教育中出現的情況。無論發生什麼事,父母都應快樂地麵對孩子,這不但是一種智育,同時也是一種情商教育,身體力行教給孩子樂觀、大方、熱情和幸福。孩子的生理、心理都在發育成熟的過程中,經不起挫折和否定,每一次批評、指責和否定都會使小孩的自信蒙上一層陰影。孩子最需要快樂,晴朗的天空。這個原則要求父母不要在自己的心情糟亂的時間教育孩子,在這個時候,寧可避開孩子,也不要拉長臉,或稍不如意就往孩子身上出氣。這種無故發火,對孩子傷害最大,孩子是無辜的,他無法理解為什麼他無故受批評。這個原則要求父母也提高自己的修養,要做好為人父母的角色,很不容易,而孩子受教育的權利又是神聖且意義重大的。教得好是天使,教不好是魔鬼,天下父母,不可大意。

●強化原則。

在教育過程中,對父母和孩子而言,沒有比強化鞏固原則更重要的原則了;如果忽視了這一原則,有可能導致孩子討厭學習的不良後果。這個原則要求父母對於孩子的長處、優點,要不斷表揚鼓勵,學習的內容要不斷重複鞏固,對於孩子的不良習慣也應用強化的否定來應對。最後一點許多父母都“心太軟”而無法實施,結果是助長了孩子的不良習慣。

總之,為人父母者首先要明了這些教育的基本原則,才不會在教育實踐中離題太遠。有了這些基本的理論準備,以後的實際操作便不太難。“磨刀不誤砍柴功”“將門出虎子”這些俗言都說明了父母對孩子教育的主導作用。諸位年輕的父母,你們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