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智商可以靠教育來提高
請深入考慮一下如下的情況:作為9歲或5歲孩子的父母,你們肯定認為自己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去幫助孩子發展他們的才智。當他們還是嬰兒時,你們就開始給他們讀一些書籍,也給他們買寓教於樂的玩具,還帶他們到公共圖書館去。如今,他們在學校裏表現得很不錯。但是,你們還能幫他們取得高學分嗎?其實,根據一些科學家所說,沒有家長們所做的積極努力,孩子們也能夠做得很好。
在《家庭影響的局限性》一書中,亞利桑那大學的戴維·羅教授指出,家庭教育的方式對一個孩子的智力沒有什麼影響。在另一本書中,查爾斯·莫裏和已故的理查德·赫恩斯蒂恩聲稱,智力隻和一個家庭的遺傳基因和人種有關。而《華爾街日報》發表了一篇由52位學者簽名的文章,該文指出:在造成孩子智商差異方麵,基因所起的作用遠比生長環境所起的作用要大得多。
在被告知促進孩子的才智多麼重要之後,許多父母又開始變得茫然不知所措起來,難道家長們為增長孩子的才幹而作出的努力都付之東流了嗎?
美國心理學組織最近通過一項艱苦的工作,檢驗了基因和生長環境在智力發展中所起到的作用。該組織在報告中承認,基因和生長環境(包括一個孩子的健康狀況、營養狀況,以及家庭教育狀況)兩者都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
即使基因起到了一個主要作用,也要給家長們留出充分的空間進行家庭教育,以使其也能發揮效果。事實上,研究表明,特別是在孩子的早期生活中,此時大腦正處於形成時期,父母們的關心——甚至像躲躲貓這樣簡單的活動——都有助於大腦的生長發育,使其變得更加複雜,這對於孩子智商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伯明翰亞拉巴馬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克雷格·拉美認為:“父母需要認識到他們對孩子的投入和付出是多麼重要。”拉美花了30年的時間,去研究父母的早期教育是如何促進孩子們的智力發展的。“我們甚至在一個非常小的孩子身上都能看到他對某些問題的確定答案。”
有關成年人對於一個孩子影響的重要性,最令人信服的證據來自於一項對“處境危險”孩子所做的研究報告。北卡羅萊納大學的拉米和弗蘭西斯·坎貝爾研究了一些出生於貧困家庭的孩子。這些孩子進入他們的研究課題時才不過4個月大。在研究過程中,中心的研究人員采用一些遊戲和歌曲來刺激其中的一組嬰兒。而另一組沒有安排任何節目,但他們在嬰兒期可以補充一些營養。
當這些孩子長到入學的年齡時,接受早期教育的那一組孩子顯示出了10~20分的智力優勢。處境最艱難的孩子獲益最大,到15歲的時候,他們在閱讀方麵和數學上都已達到了更高的水平。
那麼這些收益的原因何在呢?拉米和其他一些學者認為,正是幼兒時期的經驗促進了大腦的發育。
一個嬰兒的幾十億個腦細胞是與生俱來的。其中的一些細胞在出生前就與其他的細胞發生聯係,去調節最初的生命活動,比如心跳和呼吸。另外一些細胞還有待聯係,去幫助孩子對外界事物做出反應和解釋。其實,神經細胞的這些互相連接正是由經驗支配的。當孩子成熟起來時,有些細胞就會開始為其他細胞創設路徑,以使其決定一個行為舉止的形成。例如說,眼睛的神經原會傳送其分支到達大腦的視覺神經中樞,那裏會對眼睛所看到的事物做出解釋,並且通過其他分支,去暗示人們對眼前的景象做出反應。一種經驗每時每刻都在被不斷重複,於是神經細胞的連接途徑便會被不斷加強。
生命活動的最初兩年是大腦飛速發育和聯係活動頻繁的時期。到2歲的時候,人的大腦已經有了超過300萬億次的聯係活動。而這個時候,那些不能參與聯係或者用舊了的細胞,都將被遺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