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試STS教育
STS教育,是英文“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和“社會”(society)三個單詞的縮寫,稱為“科學—技術—社會”教育,它是當代科學技術發展對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STS教育有以下10個方麵的特征:
●讓學生參與尋找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科學或技術信息的原始材料;
●強調職業意識,特別是與科學和技術有關的職業意識;
●把科學的內容看成是檢驗學生掌握知識的手段;
●拓展原有的教學時間和空間,重視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
●給學生以充分的機會,讓他們嚐試著用科學的態度和方法去回答有關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的各種問題;
●十分看重科學和技術對每個學生的不同影響;
●充分利用本地區的各種資源,讓學生從社區的實際情況出發,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例如,讓學生了解本地區環境汙染以及稀有資源的狀況;
●強調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讓學生經過科學教育的訓練,具備科學的頭腦和素養;
●STS教育的主要方法是啟發式和活動式的,常用的教學方法有:現場調查法、決策模擬法和小組合作法;
●STS教育的重要主題是環境教育,其目的是幫助年輕一代了解和認識人類活動與自然界的關係。
STS教育的三個最基本的特征是:跨學科、基於社會實際和解決實際問題。
在澳大利亞,STS教育的目標包括四個方麵:學習科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學會理解與合作—獲取個人發展機會。STS教育的培養目標是:
健康的人——能夠把一切科學的思維方式用於日常社會;
會享受工作和娛樂的人——即意識到以科學原理為基礎的職業及其規範,認識到科學和技術對人類工作和娛樂的貢獻;
技術的使用者——運用科學原理,使人科學地使自己具有人類技術;
有責任心的公民——對科學和技術的潛力和局限性有客觀和清醒的認識;意識到社會對科學技術發展的正麵和負麵的影響。
合格的家庭成員和未來合格的父母——具有向家庭成員和未來的子女傳授科學技術觀念和知識的責任感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