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在愛的課堂裏成長(1 / 1)

讓孩子在愛的課堂裏成長

得到孩子的愛戴是父母對孩子的希冀之一。父母們無一例外地希望孩子能夠出人頭地,但如果很有成就的子女,對父母漠不關心,甚至蔑視、憎惡,這樣的成名之子又能為父母帶來什麼真正的快樂呢?當我們年老時,希望能享受到後代的關愛,但隻有充滿愛的富有情感的關照才是我們希望得到,也是最愉快的享受。然而愛是需要培養與灌溉的,是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這裏更多的不是慷慨的禮物、豪華的生活方式、無盡的物質滿足,也並非無窮無盡的學業啟迪,孩子需要的是成人的理解與鼓勵,充滿愛的關心與引導,和他們在一起度過的快樂時光。

托尼已經5歲了,他有一個幸福富裕的家庭。父親很愛托尼,每次回家都給他買他喜歡的玩具,帶他去喜歡的地方玩,給他買平時媽媽不同意買的東西。但是托尼不能經常見到父親,因為父親是一家公司的技術代表,要在全世界飛來飛去,為客戶解決公司所生產的機械的技術問題。托尼從小跟著媽媽,對很少待在家中的父親很陌生。每次爸爸回來後,他會慢慢地與爸爸熟悉起來,開始跟著爸爸跑,但很快爸爸又飛走了。幾天過後,爸爸打電話來要同托尼聊聊天,托尼會說:“你同媽媽聊吧,我和你沒有話說。”問到他愛不愛爸爸,他會皺著眉頭說:“愛呀,可是我不認識他。”當然他想說的是“我不了解他”。

爸爸是悲傷的,他愛托尼,愛這個家,但為了他的工作,他不能經常見到妻兒。妻子是理解丈夫的,但孩子卻不能理解。盡管媽媽經常會解釋爸爸為什麼不在家,而且她們之所以能享受現有的生活,多虧爸爸的辛苦,但是這些對托尼來講太抽象了,他需要更直接的體驗來體會父親對他的愛,他需要爸爸能夠牽著他的手,回答他提出的許多問題,需要趴在爸爸的肩頭看著暗形中倒退而去的樹林與房屋,感到“有恃無恐”,他需要爸爸同他一起玩男孩子的遊戲,讓他在大膽的撲跌中放聲大笑……沒有這些細微的充滿自然情感的接觸,愛是難以建立的。

當托尼長大後,他會漸漸理解父親為家庭所做的一切的意義,並為父親的敬業精神所打動,從而尊敬自己的父親,但那種親密無間的情感的交流卻難以建立起來,成為永久的缺憾。

托尼的父親當然是處於一種特殊的情況,大多數做父母的都有機會陪伴在孩子身邊。但不少父母忙於自己的事業,有時間的話,就一味地向孩子擺出教育家的麵孔,失去了許多向孩子灌注情感養分的機會,這不但影響孩子成為身心俱健的人,對父母來說也失去了一個建立充滿愛的父子關係的機會。

一位從孩子小時就一心一意撲在她身上的母親曾心酸地說過:“她的所有事情都是我操心,衣食住行,包括學校的作業,業餘愛好的培養都是我一手操辦,現在考人了大學,回過頭問她爸爸媽媽中更愛誰,她竟毫不猶豫地說最愛爸爸。”這是令人傷心的,不過我倒似乎能在頭腦中看到這位母親的日常形象,一位兢兢業業的輔導員兼保姆,卻非慈愛的母親。

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愛應以相互尊敬為基礎,即便是在孩子小的時候,成人也應有適當的“敬畏”之心。不少父母花很多時間與陌生人周旋,以圖事業之進取,但對孩子的約會卻很隨便,可有可無,可長可短,懶得費心。如此待子,將來遭到孩子的冷落,用“我是你父(母)親”的話來要求,也是十分勉強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