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和父母間架起溝通橋梁
起溝通的橋梁
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在家庭中學會了與家庭成員溝通的技巧,當他走入社會時,也能很好地與人溝通。
□有效的自助家庭教育方式
這是一個9歲的德國小女孩英格在學校裏寫的一篇短文,講的是她參加家庭集體會議的親身經曆:“我們開了一次家庭會議,為什麼?我們有時候出現問題,可是我們又不願意實實在在地說出來。部分原因是由於害怕,部分原因是覺得丟臉。大家全都是這樣,包括我們的父母和我們這些孩子。一直到母親說:‘我的心理醫生對我說,如果大家願意痛痛快快地說出心裏話,那就應該舉行一個家庭會議,在會議上每個人都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於是我們每人買了一個筆記本,在上麵記下(我弟弟是在上麵畫上)所有其他人對他作錯的事情。我們規定一個時間舉行會議,每次會議結束時選出一個新的領導人,由他來辦所有的事情。從那以來我們覺得情況好了很多。”
星期五下午18:30分,是英格的全家一起商定的會議時間,大家很快就會聚一堂。英格和她的弟弟彼得希望得到孩子喝的調味酒,而且在家中點上蠟燭,這樣在家中營造一種輕鬆舒適的氛圍,談話是由小事情展開的,英格首先發言:“正如你們所說,我會太胖,但是你們對此什麼也不做。爸爸和媽媽總是在我麵前吃巧克力,而我隻可以看看,我希望你們幫幫我。”全家決定製定一個卡路裏表,到兒科大夫那裏去谘詢允許的飲食限製。比較單薄的小弟弟彼得也表示,他以後可以悄悄地吃巧克力。
母親的話題是“零花錢”,因為英格認為80分尼的零花錢太少了,所以母親問她:“你需要多少零花錢,你有些什麼樣的願望想要實現?”英格談了她的理由:“我希望有時候買點隻屬於我的東西,我還想秘密地買,買好後再給你們看。”但是英格又認為母親把零花錢提到一個半馬克太高了,她想要一個馬克,如果她再覺得不夠的時候,還會就這個問題在家庭會議上同父母談的。
孩子們逐漸地向父母袒露了他們的情感要求,他們希望父母晚上要經常陪他們一起玩一會,父母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但同時他們也提出了對孩子的建議,即孩子要作到及時上樓、吃飯和洗澡。英格的一家人都很讚成這種交談方式,這使父母與孩子可以輕鬆地暢所欲言,而且大家都樂於去實施民主作出的決定,家庭的情感溝通、家庭教育都收到了理想的成效。
這種作法就是心理學者所倡議的自助的家庭教育方式,他們認為家庭生活可能會使家人之間產生心理障礙與隔閡,但家庭同時具備一種積極的力量,應該主動而充分地利用它來解決所遇到的問題。比如說,母親要麵對繁雜瑣碎的家務,而孩子不整潔更增添了她的負擔;父母忙碌了一天的工作,回到家卻是孩子把他喜愛的搖滾樂放得震天響。這時父母也許會容忍下去,但這種作法不僅不利於孩子的教育,而且會讓家長感覺到壓抑,甚至覺得世界對他來說都是充滿敵意的;那麼,火冒三丈,大聲地斥責或硬性地命令孩子,“你怎麼把東西隨便亂放!”“把音響關上!”這顯然也不是明智的舉動,而且會產生與孩子情感上的裂痕。——可以說,這兩種作法都是消極對待問題的方式。
父母應采取一種積極解決衝突的態度和方法,讓全家人都坐下來,在家庭會議和諧融洽的氣氛之中,這樣的提議無疑是具有建設性的,而且會受到較為滿意的結果,“你知道,你能幫我買東西我感到十分高興。不過你也知道,我們倆在整潔問題上有一些麻煩,你看,我們應該怎樣去做呢?” 以及,“我看,你愛大聲地放你的唱片,這樣好不好,我們協調一個時間,你下午可以將聲音按照你的願意開大一些,等我們下班回來,再將音量調整得小一些,當然這不包括你邀請朋友的時刻。”
心理學者諾斯拉特·佩塞施基安所從事的研究就是關於積極化解衝突,在日常生活中有效地進行心理自助和溝通。他提出的解決衝突的典型方式包括五個階段:距離和觀察、調查、處境鼓勵,語言表達、擴大目標。大體上來說,對於和自己發生衝突的人,在拉開距離的係統的觀察和進行全麵客觀的調查以後,就可以對他的具體的積極行為當場立即予以鼓勵,接下來嚐試一種積極的方式與衝突對象實行語言交往,最後擴大到身體、時間和環境等更為廣闊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