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孩子的獨立意識(1 / 1)

鼓勵孩子的獨立意識

英國人認為對孩子的嬌寵會對孩子的發展十分有害,所以在家庭教育中也特別注意鼓勵孩子的獨立意識。在公共汽車上,人們主動給老人、女士讓座,卻不主張給孩子讓座。隻要有條件,孩子從小就會一個人在房間裏睡覺,不讓孩子吃得過飽,穿得過暖;大人不陪孩子進遊樂場。小學生童子軍經常組織登山、野炊等活動,也是為了鼓勵孩子獨立地處理問題。如孩子犯了錯誤,成年人可以合法地打他們,許多學校至今仍保留著體罰這一戒規。

替孩子做太多的事,會使孩子失去實踐和鍛煉的機會,這是顯而易見的。不僅如此,更嚴重的是過分地為孩子做事,實際上等於告訴孩子他什麼也不會做,是個無能兒,他必須依靠父母,否則就不能生活。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一旦走上社會便會無所適從,會到處尋找幫助,然而家庭之外是找不到父母式的照顧的,獨立意識更無從談起,這實際上是害了他們。英國的父母們深深地知道這一點。他們十分注重孩子獨立精神的培養,剛出生的嬰兒往往是單獨睡在搖籃中,而不是母親的懷抱裏。孩子的哺乳時間有嚴格的規定,如果不到規定的時間,即使孩子哭鬧,母親也不會隨便喂奶。這種行為看似有些殘酷,實際上從幼年開始教育訓練子女的獨立精神是十分必要的。這是獨特的“英國式”教育,與美國人是有很大不同的。

無微不至的關懷會造成孩子能力低下,同時不為孩子接受,進入青春期的孩子經常和父母發生衝突,有許多情況是對父母對他們關懷的一種反抗。他們不願讓別人看到自己是個無能無用的人。他們需要在人們麵前顯示自己的存在,顯示自己的能力,父母的包辦自然造成他們的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