鍛煉孩子的勇氣
孩子因著涼而感冒,父母急忙抱到醫院看醫生。醫生說,孩子需要打針,說這話時醫生當然很平靜,因為他天天要給無數個病人打針,而孩子的父母卻不由皺緊眉頭。要打針了,孩子有多可憐,孩子雖第一次聽說打針這個詞,但看到爸爸媽媽一臉緊張,再望一眼忙碌中的醫生擺弄針頭、藥品,心猛地抽緊了,哇哇地哭個不停。醫生將注射器擺弄好,隻好一針紮中,孩子就在父母不停的關懷嗬護聲中哭得幾乎氣絕。其實如果做父母的對打針這一現象很平靜,孩子也有可能不以為然,表現出勇敢精神,父母告訴他這並不可怕,在很短時間就可以結束,而且他的身體從此就會康複,孩子是能夠更從容地接受這一事實的。
在爬一個小坡時,福特顯得膽子很小,他一步一回頭,不停地看著爸爸,很想讓爸爸把他抱上去,爸爸似乎有意要鍛煉他一下,並不看他,隻是不停地向上爬著。因為爸爸知道,雖然是第一次爬坡,可小福特是可以爬上去的,這是鍛煉孩子膽量與技巧的一個絕好機會。可媽媽卻非常擔心,她怕小福特摔下來,又怕他磨破細嫩的小手。母親一會兒看看孩子,一會兒擔心地囑咐他一聲,一會兒又喊前麵的爸爸慢些,福特最終膽怯了,不肯再往上爬,後來還是由父親抱上去,沒有達到試試爬高的願望。
本來孩子是可以勝任的,如果媽媽不是提心吊膽地在那裏顯出可怕的樣子,福特是可以爬上去的,這是一次孩子自己認識自己能力的機會,可是這個機會被媽媽善意地破壞了。
要鍛煉孩子的勇氣,常常對父母自身的勇氣是一個考驗,如果我們自己一遇困難或帶有危險的活動就害怕,很容易想象這樣的父母會帶出什麼樣的孩子。如果我們觀察一下周圍的人群,會發現這種聯係。孩子很膽小的話,他的父母或撫養他的人中必有膽小者。我曾見到一個3歲的孩子爬到洗漱台上玩耍,她坐在那裏很專心地擺弄媽媽的化妝品,把臉抹得紅紅綠綠,這時忽然傳來阿姨的驚叫:“唉呀!怎麼爬得這麼高,這會摔壞的。”她的聲音裏充滿驚恐,仿佛這是危險得很的事。我當時就想即使孩子不害怕也會被這樣的驚斥嚇怕的。後來我發現這位阿姨有恐高症。
有時我們僅僅是為孩子的安危擔優,為防止萬一犧牲孩子鍛煉的機會。這樣做事實上是很自私的。父母更多地是為了保護自己的感情不受萬一可能發生的危險的傷害,害怕自己不能承受由此而來的打擊,所以為求保險而加倍保護,造成孩子缺乏勇氣的弱點。我們需要克服這種自私,為孩子的將來著想,大膽鼓勵他們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做一個勇敢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