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樂觀提高人生境界(2 / 3)

如何對孩子進行幽默教育

1.和其他情商技能一樣,幽默本領因人而異,有些孩子較他人更幽默些。然而每一個孩子都能同等地享受幽默,並用以獲得社會承認,應對無法避免的心理矛盾和焦慮感。你可以鼓勵孩子和家人的幽默感,它不僅可以使家庭氣氛和諧愉悅,同時還可以讓孩子學會應付特定的精神問題和矛盾。

2.幽默能讓你的孩子掌握許多辦法,來應付生活中的壓力和痛苦。幽默感可以使孩子在尷尬處境中不失麵子,可以幫他對付憤怒情緒,委婉表達難以出口的意思。比如,我的一位朋友9歲的女兒未被邀請參加學校舉行的聖瓦倫廷節舞會。當母親問她是否心情不好時,她裝作輕鬆風趣地說道:“噢,太可怕了!我不得不退掉特別設計的衣服,回掉預約的高級轎車。”

作為父母要鼓勵孩子講笑話,在困難中發現幽默。笑話能表達人的好惡,孩子們可以用幽默來表達對他人的正麵或負麵情感,來保住自己的社會地位。人們不難看到這樣的情景,兩個孩子悄聲說笑話,不讓別的孩子聽見;有時一個笑話會被當成高級機密,在占統治地位的團體中流傳,絕不會告訴那些較低一級地位的同學。事實上,當某個孩子被告知一個笑話的內容時,便意味著他得到他人的接受。

3.鼓勵孩子幽默感的最簡便有效的方式,就是玩。孩子們都喜歡完全忘我、看上去很愚蠢的遊戲,如打水仗、捏飯團打仗等等。總之,你應該鼓勵他們盡情地玩,就象鼓勵他們努力學習一樣,當然要把握好時間。

4.在家裏要訂出一段時間,全家人一起講笑話和謎語。可以在星期三晚飯後、周一早飯時(用幽默來開始一周的生活)、定期的汽車旅行中或家庭會議之後,隻要大家方便就行。講笑話時,要記住幽默感在心理學上的重要作用:減輕壓力,增強凝聚力,解決困難和矛盾,應付特定的恐懼、憂慮等。

書店裏可以買到數十本兒童笑話圖書,家庭成員可以一周記下一個自己最喜歡的笑話。如果能講有趣的故事、作詩、畫幽默畫則更好。自我創造幽默是培養幽默感的最佳方式。把這些“講笑話時間”錄下來,那麼5年後你會從中得到無盡的愉悅。

5.在感到壓力,精神緊張時,在孩子麵前利用你的幽默感,比如爭論中插個笑話,對賬單做個鬼臉等。

6.幽默感經常被用在欺侮和侵犯等行為上。幫助孩子區別敵意的和非敵意的幽默,有助於培養他的容忍力和尊重他人的品質。孩子們必須了解一點,幽默可以和打、踢一樣傷人,甚至更加厲害。別人的種族、宗教信仰、倫理觀以及殘疾等,是不能取笑的。如果孩子開了這方麵的玩笑,不僅不應該鼓勵,還應該借機和他一起討論偏見、歧視和委過於人的問題。鼓勵孩子了解自己的憤怒情緒和霸道心理的源頭,鼓勵孩子尊重他人的感情。

7.害羞和孤僻的孩子會更加願意學習如何充當小醜:穿上小醜的衣服,臉上化裝成小醜的模樣,使孩子完全變成了另外一個人,這能鼓勵他們變得外向一些。一般來說,小醜是不說話的,因而內向的孩子也不必擔心說不出話來。教會孩子裝成小醜的最好辦法,莫過於你自己扮演小醜了。設計一個小情節,和孩子一起盡情玩耍,互相追逐,玩屁股著地的坐跌動作……玩得越顯愚笨越好。孩子們也可以一起扮成小醜玩耍,你可以看看他們是否能“設計”10至15分鍾的小醜動作。

有的孩子天性喜歡小醜,願意在晚會上、在醫院或保育所裏扮演小醜。要想日後成為小醜演員,最有指導意義的便是圖克·皮頻的《當一個小醜!迅速成為小醜最新指南》一書。它教給孩子們如何化裝、如何做裝飾品,如何表演幽默啞劇等等。皮頻的小醜原則就是:“不要做得象個小醜,而是要當小醜。”

綜上所述幽默是一個重要的社交技能是人類(無論成人還是兒童)最受推崇的品質。盡管孩子們講笑話和使別人發笑的能力因人而異,但每個孩子都有欣賞幽默的才能。不同的年齡,幽默的作用也不一樣,但它在人的一生中,自始至終都能有助於你與人相處,應付一係列問題。

樂觀與悲觀的區別

要想讓孩子變得樂觀一點,父母首先要能區分樂觀和悲觀思想。根據塞利格曼的理論,兩者之間最大區別就是對有利和不利事件原因的解釋。

樂觀主義者認為,有利的、令人快樂的事情總是永久的,而且是普遍的。他們能努力促使好事發生,而一旦不利的事件發生了,他們也能視為暫時的,不具普遍性的,對其發生原因也能采取樂觀現實的態度。

安是個樂觀的孩子。當他發現全家在三年中又要第三次搬家時,表現出可以理解的煩躁心情。他喜歡現在的學校、朋友,也喜歡現在的家,離社區遊戲地隻有兩個街區。但在發了幾次牢騷以後,他開始想象新家的優點。它離佛羅裏達迪斯尼樂園隻有一個小時的路程,離埃帕科特中心和其他大型娛樂公園都很近。

安知道,這次搬家隻是由於父親的工作,而不是因為誰做錯了什麼事。他們全家對搬家也很在行,他們會和老朋友保持聯係,而且在搬進新家以後的一個星期內,要舉行大型晚會,認識新朋友。他決定以這次搬家為題,寫篇短文,題目就叫“搬家”。

而悲觀主義者考慮的恰恰相反:好事總是暫時的,壞事才是永遠的;好事隻是靠碰運氣,偶然發生的,壞事才是必然的。在解釋壞事發生原因時,也常常犯錯誤,或者每件事都責怪自己,或者全都委過於他人。

悲觀主義在性格上是“災難性”的。在逆境中做最壞的打算是應該的,但在日常生活中就無需如此了。某個孩子因為沒能加入籃球隊或父母不讓她穿耳朵眼,就大哭大鬧,是故意誇大事情的嚴重程度,並且在感情上對誇大了的事情而非實際情況做出同步反應。注意:如果你認同孩子的悲觀想法,就會加重他的悲觀情緒。

悲觀心理是孩子健康的最大威脅

專家塞利格曼認為,悲觀不僅僅是思考的負麵方式,還是對孩子健康的最大威脅,是“流行性的憂鬱症”。他是經過多次研究才得出這一結論的。這些研究涉及多達16000多人,他解釋說,今天的孩子與本世紀頭30年的孩子相比,患憂鬱症的危險要高出10倍。更可怕的是,患嚴重憂鬱症的年齡提前了。他對3000多9—14歲的兒童作過調查,發現有9%的孩子已經發展到憂鬱症的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