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
“你不是膽小鬼,對吧凱倫?”吉姆問道。凱倫不知如何回答,渾身顫抖著,仿佛穿著短褲站在冰天雪地裏。她又一次試圖脫身,但沒有成功。
接下來是一連幾個星期差不多天天都這樣。七月份,凱倫的生日到了,她仍然沒有采取任何行動,她真不知道怎麼辦才好。她害怕如果跟老師講了,老師能完全相信她嗎?萬一老師懷疑地跟那夥人有染,那豈不是真正陷入困境麼?
老師不動聲色地聽凱倫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講完,語重心長地兌:“凱倫呀,你不需要證明什麼,你就是你自己的主人,完全沒必要向任何人證明任何事情。去向他們把話說清楚吧,勇敢些,相信你能辦好這件事!”
老師一席話,使小凱倫聽得瞪大了眼睛。
第二天去散步的路上,凱倫又一次與吉姆和彼得相遇了。他們又故伎重演,糾纏不休。
凱倫嚴詞正色地告訴他們:“你們倆一直纏著要我吸毒。對此我做過思考,我已得出結論,如果我吸毒的話,那就證明我是一個膽小鬼。如果你倆不在上癮之前停止吸毒,你們以後的生活會很難過的!”
見那兩個人不吱聲,凱倫豁出去了,索性大喊:“想想你們在做什麼!你們不尊重你們自己,至少該尊重我們當中那些有自尊心的人。不要糾纏我了,趁你們毒癮不深,趕快把那些毒品拿走吧!”
那兩個高中生一聲不響地走了。後來凱倫發現,吉姆和彼得不再企圖向其他孩子們販毒了,實際上,他們自己也在想法戒掉毒癮。
又是一次師生間的長談。凱倫對老師說:“從這件事上我得到一個教訓。當你明白不必向任何人證明任何事的時候,你會比原來想象的要勇敢得多。我害怕過那兩個男孩。但我有勇氣說‘不!’最重要的是,我懂得了老師是多麼關心和理解我,這一點在我處於困境時最明顯。”
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主動精神
這是德育教育的關鍵,而培植他們的自信心。首先要尊重他們,給他們一種信任感,一旦學生的自信心被激發起來,他們就會主動地把握自己的命運,向好的方向發展。這是漢森先生挫折教育成功的一大“秘訣”。
自我欺騙的對立麵便是現實地思考,按照世界真實的樣子認識它,並做出恰當的反應和決定。許多人忽略了這一點,因而沒能教會孩子這方麵的情商技能,甚至反而教得孩子不能麵對現實。我們總想保護孩子不受殘酷現實的影響,結果更加強化了他們的逃避心理。
麵對問題,正確的做法是:不管有多麼痛苦,都要幫助孩子正視現實。當我們向孩子們解釋事實、教他們處理問題時,他們就已明白一點:父母有能力來麵對和應付哪怕是最困難的處境。這等於無聲地告訴他們:你也能做到。
失敗是走向成功的過程
父母應當教育我們的孩子有勇氣麵對不完善的結果,敢於犯錯誤,並且從錯誤中學習經驗和教訓。我們生活在一個競爭性很強的世界。孩子們很快就可以發現這一點,無論在托兒所或在小公園的沙堆上,孩子們都可以輕易感覺到競爭的存在。在一個競爭性很強的世界中生存的人,不斷地體驗到的兩件事是:成功和失敗。家長應考慮的是,他們對孩子的期望值到底有多高,他們在孩子身上施的壓力有多少。許多孩子競爭力發揮不好的原因常常能夠追尋到父母身上,因為他們給孩子的標準和要求設得太高,而且他們經常地批評,或者責怪孩子,已經使孩子的自信心受到損傷,所以孩子就開始向下滑行,難以停止。一個失敗接著別一個失另一個敗,直至他們的自信心完全崩潰。
傑夫的父親是一個非常成功的科學家,因此他對自己的孩子要求也很高。盡管傑夫隻有5歲,但是父親經常對他提出要求和批評,漸漸地,傑夫覺得非常喪氣,所以每次爸爸對他講有什麼事情做得不對,或應該做得更好時,他總是拉長了臉,說自已是個笨蛋,蠢得要命,從來沒有做任何事情能做對的。他會站在那裏,低下頭,眼睛盯著他的雙腳,沮喪極了,看起來像是世界上最失敗的孩子。當問到該怎樣處理這件事情時,父親說:“我總是對他講:‘親愛的,你知道,你並不笨,也不傻,爸爸和媽媽都很喜歡你,你是個好孩子。’”
說這些話是出於父母對孩子的愛,但對這個孩子,說這些話,是最糟糕的辦法。這些話對孩子起不了一點好的作用,但當孩子對父母說“我是笨蛋,我是傻瓜”時,父母卻常常說這些話,以便安慰他們。往往孩子說這些話的時候,都是希望得到父母的反應,因此父親應該這樣講:“你這樣看待自己,我覺得很難過。其實我根本沒有覺得你是一個笨孩子。”毫無疑問,這個5歲的孩子存在失去自信心的問題,父母能夠幫助他的唯一的辦法是鼓勵他,而不是安慰他,或者幫助保持他的自憐心。父母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當孩子失敗的時候,同樣重要的是要把事情本身和孩子分開,不要對孩子講:“這次你把事情都弄糟了,你怎麼搞的?你都忘了應該怎麼做了嗎?”這種說法顯得很沒有水平,價值也因此減少。失敗僅僅是一個過程,是一個從學習到最終成功的過程。我們應當教育我們的孩子有勇氣麵對不完善的結果,敢於犯錯誤,並且從錯誤中學習經驗和教訓,而不要因犯了錯誤而使自信心受到損傷,甚至受到摧毀。做為父母,常常在看到孩子犯了錯誤時,尤其是認為他們在有意調皮搗蛋時,感到怒火萬丈,大發脾氣,使得孩子們更加害怕犯錯誤,讓我們看一個例子。
爸爸走到他的工具間,看見工具扔得到處都是,旁邊放著兒子傑克的一個玩具,但傑克並不在工具間裏。爸爸怒氣衝衝地走到屋裏,見傑克正在玩電子遊戲,於是爸爸一把將他抓了出來,把他領到工具間,說:“這些是什麼?我已經告訴你多少次,要把工具放回原處。”傑克害怕極了,現在他才想起來,他剛才在工具間想修好他的玩具車,可這時候,媽媽來叫他接電話,傑克跑過去,拿起電話和朋友聊了半天。誰知放下電話後,他忘了正在修理的玩具車,就走回屋子裏,玩起了遊戲機。現在,他怎麼向爸爸解釋呢?看著爸爸怒氣衝衝的樣子,他感到非常沮喪,的確,這種事情已經發生了很多次了。“這下,我又讓爸爸生氣了,我想我是做不好任何事情的。我為什麼總是這樣沒記性呢?”他心裏責怪著自己,變得很沒情緒。
現在讓我們看一看,如果傑克的爸爸用另一種方法處理這件事情,結果會是怎麼樣呢?
爸爸到工具間看到灑了一地的工具後,走回屋裏,發現傑克在玩遊戲機,爸爸抑製住自己的不快,非常平靜地對傑克說:“傑克,你和我一起到工具間去一下,好嗎?”等他們到了工具問,爸爸和傑克一起查看了工具間亂糟糟的情景,對傑克說:“看來,你是想修你的玩具車,對不對?”“是的,我是想修我的玩具車。”傑克非常窘迫地說:“但是我聽見媽媽叫我去接電話,就跑進了房間,後來,就把這件事忘了,再說,我折騰了半天,也沒有把這個玩具車修好。”“噢,那我們現在一起來看一看你的玩具車出了什麼毛病。”於是爸爸和傑克兩個人一起對玩具車進行了修理。修完了以後,爸爸對傑克說:“那麼下次你應該記住把工具放好,好嗎?”
這樣做爸爸既指出了傑克的錯誤,對他提出改正建議,又沒有損傷傑克的自尊心,不對犯錯誤產生恐懼感,使孩子有勇氣犯錯誤也有勇氣承認錯誤,更有勇氣改正錯誤,並且孩子很清楚犯錯誤不影響父母對他們的愛。
海倫剛剛8歲,在小學三年級,她的學習十分出色,各個方麵也都高人一籌。在三年級快要結束時候,教師問她:“海倫,去問問你的父母,你是不是明年要跳一級?如果你想要跳級的話,就要參加一個跳級考試。”海倫帶著這個問題回到家裏,去問媽媽。爸爸媽媽討論了一下,對海倫說是否想跳級完全取決於她自己。他們三個人坐在一起討論跳級的好處和壞處。經過討論,他們認為跳級的好處是加快了進度,使海倫覺得學習更有挑戰性,更有意思,而不會讓過慢的進度弄得乏味,而失去興趣;不好的方麵是跳級後學習任務比較重,需要海倫花費比一般孩子更多的時間勤奮學習,可能會損失一些正常孩子應有的娛樂時間。當然這次談話最重要的目的是讓海倫知道父母對海倫的學習狀況非常滿意,這一點並不需要有考試成績來證明,或者由跳級來證明。無論她的考試成功與否,他們都會認為海倫是一個好學生並為她感到驕傲。這一點使海倫放下了心理負擔,輕輕鬆鬆地參加了跳級考試。考試的結果證明,她並沒有達到跳級的要求。海倫愉快地繼續留在原來的班級學習。
由於父母給了海倫足夠的心理準備,她並沒有感到受到很大打擊,而是照常如一地繼續著自己的學習。畢業的時候考取了最好的學校。當然對海倫來說最重要的是,她從這個經驗中學到失敗不是持久的,持久的是成功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