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的勇氣
勇氣是一個人主動地進取的動力,對孩子勇氣的開發和培養應成為家庭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
勇氣,孩子主動進取的動力
英國人深知勇氣,是一個人主動進取的動力,所以對孩子勇氣的開發和培養也就成為英國人家庭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如今在英國的幼兒教育中正樹立了這樣的價值觀:勇敢和堅忍是受人尊重的,懦弱和膽小是被人瞧不起的。一位記者曾這樣記述他幼時的經曆:“有一次,我和小朋友們一起做遊戲,不小心,手指被同伴弄出了血,疼痛異常,實在難以忍受,眼淚就要掉下來了。但我在心裏告誡自己,一定要忍住。最後,我忍住了眼淚,裝出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和同伴們一起繼續玩耍。因為我知道,一旦我的眼淚掉下來,同伴會瞧不起我,從此不再和我一起玩。沒辦法,英國就是這樣一個社會,不養懦夫。現在,我也按照傳統的辦法培養我的孩子。”
英國人曆來注重孩子勇氣的培養,英國小學生中曾有所謂的童子軍組織,組織小學生探險,在險惡的環境中生存,目的是十分明確的,就是為了鍛煉孩子的勇氣和探索新鮮事物的熱情,以及在艱苦的環境下生存的本領。某些成人看來是危險的事情,認為是不適合孩子們做的,實際上孩子是可以勝任的,隻是父母出於愛心或對孩子的能力缺乏正確的認識,導致阻止孩子去探索新事物,熟悉新環境,剝奪了孩子鍛煉自身的機會。受到過多的嗬護長大的孩子,自然會具有缺乏勇氣的弱點,對他的人生會有不良的影響。
孩子有時很反感父母過分的保護。上文的那位記者接下來寫道:“我期望父母不要總是事無巨細地過問,同時過於細致地表現出關心,這樣會使我在小朋友麵前沒有麵子,好像我是個無能兒,其他小朋友能做的,我卻不能做,這是多麼的不公平!”所以,父母越是怕孩子冒險,去阻止孩子做事,孩子越是反感,內心感到失衡,有時會產生逆反心理,執拗地去做父母不讓做的一切事情。這樣,教育就走進了死胡同。
探險活動,勇氣的挑戰
英國人鍛煉孩子勇氣的重要辦法是鼓勵孩子參加探險活動。英國西南部的瓦伊河畔,有一所由少年探險組織建立的河流探險訓練中心,專為來自世界各地的8—16歲的少年兒童提供進行探險活動的機會,以訓練孩子們的勇氣和堅強的意誌。訓練為期一周,緊張而艱苦,孩子們每天一早離開營地來到河邊,先由教練教授水中安全及救護方麵的基本知識,然後小學員們練習登艇和劃艇本領。登艇並非易事,每一次練習,都有孩子落入水中。劃艇就更加困難,在激流中劃艇要具有很強的勇氣和堅強的意誌。由於平日艱苦的訓練,多數孩子已掌握了劃艇要領,所以在激流中,大部分孩子都安然無恙,也有些孩子會落入水中。盡管孩子們都穿著防水服和救生衣,但還是很危險。
類似的活動在英國的很多地方都有,目的不是為了學習某種技巧,而是為了鍛煉孩子的意誌和勇敢精神,為以後的工作和生活做人格方麵的準備。人稱英國人為“約翰牛”,意指英國人做事有一股堅韌的牛勁,既倔強又執著,這與該民族倡導的對孩子的勇氣和意誌的訓練不無關係,是英國人性格形成的重要人文因素。
孩子們在這裏不僅僅是學習劃艇技術,更重要的是鍛煉意誌,培養勇敢精神,同時也懂得了互相互愛的團結協作。
幫你克服孩子的恐懼
學齡兒童對於什麼是恐懼和它是如何形成的知識更為豐富,處理某種特殊的恐懼也更有經驗。這些知識和經驗使處於兒童中期的孩子能相當有效地麵對和處理一般的恐懼,至少是在下意識裏。
另外一方麵,學齡兒童的確麵臨著嚴重的令人不安的恐懼。和更加年幼的孩子相比,他們更可能會在父母麵前掩飾這種恐懼感。希望自己能夠表現得更加成熟的願望,能幫助學齡兒童克服恐懼,但同樣也使他們羞於表現這種感情。在男孩中,掩飾恐懼的現象尤其普遍,他們對於“害怕”就“不像男人”的看法尤其敏感,因此更不願意表達這種情感。在有著‘極強的成功取向的男孩和女孩中間,這種掩飾也很普遍。因為在他們看來,承認害怕就是承認某種失敗。
導致父母和學齡兒童之間這種潛在的信息差異的因素,是孩子不再像學齡前那樣總是呆在家裏或者父母可以觀察到的地方。這樣,父母不僅不容易察覺孩子所承受的恐懼,也無法像原來一樣運用“第六感”深入地了解孩子的感情狀態。
與孩子疏離的同時,父母對於他所生活的世界也越來越陌生。一旦孩子開始上學,開始進入了和同齡群體及家庭之外的成年人的人際交往相對活躍的生活時,從實質來說他們的恐懼很大比例是社交方麵的。主要是,他們害怕不被外麵的社區接納,害怕因此丟臉或者遭到遺棄。
和學齡前那種有關“生——死”的個人恐懼不一樣,這些學齡兒童“社交性的恐懼”不會對孩子的情感造成那麼大的傷害,但是它們依然會令人極為痛苦,依然會對孩子長期的情感健康造成潛在的傷害。學齡兒童的智力已經足以使他認識到什麼時候恐懼已經超過了一定的限度,但是一般的環境並沒有給孩子提供鍛煉這種能力的時間、空間、精力和動機。相反,孩子的恐懼可能會一直伴隨著他,再到它變成了他的第二天性,悄悄地影響著他所做的每一件事。
不幸的是,從父母的角度來看,孩子的許多社交性的恐懼從來不在家中表現出來。實際上,家庭變成了孩子們的避難所——他們不需要沉溺於其中。這樣,恐懼就可能進一步加深,遠遠超出一定的限度,對孩子和家庭都會產生消極的影響,但父母卻意識不到他們真正麵臨的是什麼。
當然,學齡兒童在家中依舊還會感到恐懼。除了諸如怕黑或怕生病之類個人的恐懼外,還包括社交性的恐懼的變化形式:害怕不被整個家庭或者家庭中某個特定的成員接納。
一般來說,這種以家庭為基礎的恐懼常常十分明顯,而且相當容易確定。比如,一個六歲怕黑的男孩,晚上因牆上的陰影可能會大聲尖叫;而害怕失去父母的愛的女孩可能會黏著父母,無論何時父母離開她都會大驚小怪。在這些個案中,原因和結果都相當明顯。
其它時候,也許孩子害怕某些東西也是十分明顯的,人們卻無法確定恐懼的本質。比如一個十歲的男孩故意回避去農場看祖父母,可能是因為害怕他們,害怕他們的農場工人,害怕經過去農場路上的高聳的橋,害怕農場的馬,或者是上麵這些恐懼的任何組合。
不過,即使以家庭為基礎的恐懼也可能是完全私下的,偶爾觀察孩子的人是無法察覺的。因為學齡兒童可能會盡力維護他個人的尊嚴,這會使他盡可能或者避免泄露恐懼的真實本質,或者盡量呆在不會無意在他人麵前流露出那種恐懼的環境中。
幫助孩子及時地和適當地處理恐懼的關鍵是,要一直對他的生活中發生了什麼保持盡可能多的了解。在不讓孩子感覺你侵犯了他的隱私的前提下,要保持和那些作為他生活中的見證人的成年人及時溝通:教師、保姆和你孩子的朋友的父母。這些人能為你提供你的孩子可能麵臨的恐懼的有價值的線索,而且在幫助孩子克服這些恐懼時他們也是非常有價值的同盟者。
最關鍵是,你要盡量培養和孩子之間的這種關係,它可以使你很容易地阻止恐懼,或者可以使孩子在和你談論它們時感覺更加舒服。這就需要在把孩子看作獨立的個體和依賴你的個體之間達到某種平衡。你不僅需要給予孩子一定的獨自麵對恐懼的自由,也要確信你的孩子承擔的恐懼不會超過他能夠適當處理的限度。
以下一些指導原則,是幫助你處於學齡的孩子討論和處理他的恐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