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發展,觀眾的藝術觀、欣賞愛好和要求都在產生著變化。他們變得開化了,不再像前輩們那樣視女演員登台如洪水猛獸,唯恐有傷風化和“有礙觀瞻”了。他們漸漸從不習慣到習慣,從適應到欣賞,最後終於被女伶們特有的藝術魅力征服了!女伶們天然俊美的扮相,纖細微妙的表演,尤其那一副清脆明亮、甘美甜潤的歌喉和一曲曲委婉纏綿、動人心弦的唱腔,更使多數男角演員相形見絀。特別是演一類姑娘、小姐、書生、少年的生旦對兒戲更是形象逼真,情真意切,細膩極了!動人極了!這使唱、做和表演更加趨向真實、自然、美妙。筱金梅、喬金仙、夜明珠那豔若桃李的扮相;牛桂英、程玉英那剛柔相濟、餘音繞梁的唱做,劉少貞、劉芝蘭、冀美蓮那優美動人、玲瓏剔透的表演恐怕是多數男角演員們無論如何難以勝任的。至於丁果仙、張美琴、郭鳳英等女扮男裝,將男性的剛健、粗獷與女性的俏麗、溫柔,巧妙融為一體,使唱、念、做、表都更加美化,塑造的眾多栩栩如生、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更是一般男角演員望塵莫及的。從這一點來說,晉劇一大批優秀女演員的出現,確實推動了晉劇藝術的巨大發展,是有其輝煌功績的。
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重性。我們也應該客觀地看到,這一大批傑出女伶長期主宰舞台之後,也在一定程度上製約了男演員的發展,產生了“一邊倒”的現象。女演員幾乎囊括了正旦、小旦、須生、小生等主要行當,領銜主演,一個個掛了頭牌。而男演員大都退居二線,做了陪襯,隻能在花臉、醜角、老生、老旦等次要角色中尋找出路。他們怎麼也壓不倒那些天然光彩、水靈的形象。久而久之,造成了某些行當的日趨退化,有造就的男演員越來越少,也削弱了晉劇多年來固有的慷慨激昂、雄壯遒勁的演唱特色及表演風格。
特別表現在劇目上更為明顯。過去,晉劇的功架戲和一些有特技表演的劇目很多,武戲也有相當基礎。諸如:帽翅功、髯口功、梢子功、幡子功、靴子功、馬鞭功、椅子功、耍牙、噴火等特技和開打、大跤、小翻、單蹬、雙蹬、打燈花等高難跟頭、動作特別多,都有豐富多彩、令人叫絕的表演。許多前輩演出這類拿手劇目簡直鬼斧神工,而讓女伶演來就很難勝任了。致使不少很有特色的劇目和特技無人問津,逐漸失傳,使前輩們創造的許多優秀表演技巧沒能繼承下來。這種令人難堪的局麵一直延續到今天,著實使人擔心!
當然,這種男角的逐漸退化原因是多方麵的,不能歸罪於女伶的崛起,女伶是有功勞的。這是曆史和社會造成的悲劇,日寇的入侵又摧殘了許多男角名伶,直接導致了藝術繼承的中斷,遺患無窮!這種現象無論如何不能繼續下去了,理應來一個徹底的振興!
31、雙梨園
1941年,榆次郝珍又承起了雙梨園。
郝珍原來也是出自貧寒之家,巧於鑽營,頗有手段,於民國初連年戰爭發國難財起家,漸漸發跡起來。操攬榆次維持實權,他先後承過幾次班,曾經獨辦榆次“群英”、“西戲園”兩座戲園,頗具規模和聲勢。
雙梨園是一個二抱班,大約鬧了三年。
承事:金全醜。
掌班:二疙瘩。
班裏主要演職人員:
須生:拉麵紅、王永年。
正旦:杜玉英、劉桂英、吉鳳貞。
花臉:小二百五、虎兒黑、拍簷風。
生角:胡春林、孫福娥、丁豔俠。
小旦:程秀貞、周愛蘭。
三花臉:金全醜、九百兒。
老生:吉四蠻。
旦角:石四蠻。
吉鳳貞 正旦,女,河北石家莊人。身材適中,體態苗條,圓盤大臉,濃黑眉毛,一雙眼睛又大又亮分外有神,形象端莊秀麗。其扮相富態,雍容賢淑,沉穩莊重,頗有大家風度。嗓音清脆明亮、爽晰甜美,唱腔悠揚婉轉,韻味醇濃,很有感情色彩;做工穩練凝重,落落大方,細膩逼真,不溫不火,很有內在感情。她演的戲很耐看,能使觀眾在她含蓄深沉的表演中窺到人物的心靈和品格。
其從小家貧,輾轉流落在榆次城街頭賣藝,初受晉劇名票友李芝華(工正旦)的開蒙傳授,後又拜名旦根元旦為師,薪傳唱念諸功,並隨師住王金奎班、鄭三印班,技藝長足長進,終於嶄露頭角,在晉中、太原名噪一時,成為當時活躍在晉劇藝壇上的後起之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