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走出各種心理危機(1)(2 / 2)

1在處理一些重要或是緊急的公務中,我經常掌心冰冷或出汗:

A常常如此B有時如此C極少如此

2晚上沒有什麼特別的事時,我也會拖到很晚才睡:

A從不如此B有時如此C常常如此

3當同事的意見和我發生衝突時,我:

A感到惱火,甚至有時憤怒

B介於A、C之間

C冷靜考慮對方的觀點和立場

4當被通知領導找我時,我總會一下子緊張起來:

A是的B不一定C不是的

5辦事拖延,我似乎也不太擔心由此產生的後果:

A是的B介於A、C之間C不是的

6最近我發現我對於以前喜歡的娛樂活動其實並不太感興趣:

A是的B說不準C不是的

7在下班時間接到顯示公司號碼的來電時,要很久才接聽或者幹脆不接:

A是的B有時如此C從不如此

8我被不是很熟的人認為幹得不錯,我也竭力保持別人這種對我的印象:

A我總是如此B介於A、C之間C幾乎沒有這種想法

9在休息日總是昏昏沉沉睡到下午,然後擔心時間過得太快:

A是的B介於A、C之間C不是的

10計劃表開始變得不重要,我不再往上填寫各種安排了:

A是的B偶爾也寫C不是的

好啦!算一下,看看得分高低。分數低的很好,你還沒有產生心理疲勞;分數一般的開始注意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分數偏高的情況不妙,也許真的到了改變你工作環境和方向的時候了,這樣或許可以避免心理疲勞程度的加重。但此時也要當心,畢竟心累可能已經對你產生了影響,再加上你的判斷力和信心可能已經失去了往日的客觀,建議你請專業的職業顧問機構幫你進行分析評估,這不失為幫助自身職業發展的明智之舉。

走出心理三大誤區

生活中會遇到許多危機,有的是必然危機,像婚戀問題、職業壓力;有的是偶然危機,如親人生病、交通事故或手中股票跌了……都會引發心理問題。心理問題又被稱作“心理不適應”,這種精神亞健康狀態若不及時化解,就可能發展為精神疾患。

專家介紹,現在越來越多的都市白領關心起心理危機方麵的問題,這是好趨勢;但是在對待這一問題上也存在誤區。有的都市白領以為較輕的心理問題可自己調整,較重的才需找心理醫生,但他們忽視了各人不同的心理免疫力。麵對同樣的挫折,心理免疫力強的人能輕鬆化解,弱的人便後果嚴重。例如一名女士,因為猜疑丈夫和女客戶有婚外情而感到非常痛苦,最後發現是個誤會。她的耐受力是比較強的,雖然陷於與丈夫的爭吵中,但還是沒有發展成嚴重的心理問題。這和那些因為夫妻間一句口角而自殺的人是鮮明的對比。由於各人心理免疫力的內在差異,有些人遇到較重的問題仍能自我調節,有些人則不行。

接下來的兩個誤區正好互相對照。有些都市白領將所有的心理問題都當成疾患,迷信藥物治療;有些則完全忽視藥物治療。對於前一種誤區,專家提醒說,心理不適應沒有及時解決,會出現胃口不好、睡眠差、情緒低落等身心症狀,通過傾訴或受到周圍人的關心支持以後就會緩解,所以不要濫用藥物。如果持續緊張、做噩夢,則須就醫用藥。陷於後一種誤區的人,往往已患精神疾病卻不肯相信,結果耽誤了治療。

心理危機解決之道

上班族心理危機高於其他人群,除了本身的工作生活壓力大,最主要的還是社會支持係統太弱小。所謂的社會支持係統,指的是家人、親戚、朋友、師長等能為你分擔壓力、煩惱的人。很多上班族獨自出來闖蕩,一旦出現壓力和煩惱,往往找不到真正可以傾訴和幫助的人,從而更容易出現心理危機。

所以,要化解心理危機,首先要建立自己的圈子,要有情投意合的朋友,和同事、領導相處融洽,找到一批可以傾訴、可以給予幫助的人。它可以幫助你找回平和的心態,繼續健康地工作和生活。

其次是自我調節。要正確對待自己的目標,量力而行。比如一個30來歲的人,定下目標在40來歲的時候要像李嘉誠那樣成功,那是不切實際的,隻能給自己帶來更大的壓力。在工作上,要腳踏實地;在生活上,要隨遇而安,不斷提高自己的素養。對於30~40歲的白領來說,這個階段的壓力會很大:工作、購房、擇偶、生小孩……每個人都必須有充分的思想準備,當條件不成熟或者能力達不到時,要正確對待,可以適當延緩時間來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