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是要多和心理醫生交朋友。如果沒有條件和心理醫生交朋友,出現自己調整不了的心理障礙也應該去醫院找心理醫生尋求支持。有些心理疾病必須得有心理醫生技巧性地解決,如曾經有一個人,看了一次疾病展覽後,每次吃東西都要長時間洗手,而且,要求家人出外回家後都必須洗澡換衣服,給整個家人生活都帶來了痛苦。後來一個國外心理學教授來講課,專門給他進行了治療:
讓他回到家後,不準洗澡,也不準洗手,坐在那兒不許動,剛開始他完全受不了,但在多次強迫下,慢慢適應了,從此漸漸恢複正常。
而對於處於事業高峰的中年白領來講,更是要注意心靈的休息,防止心病的侵襲。那麼中年人怎樣防止病從“心”入呢?以下幾點十分重要。
補充足夠的“精神營養素”中年最重要的“精神營養素”是夫妻、親朋、父母和子女之愛,且其內容較青少年時代更為豐富。中年維護心理平衡的有效方法是宣泄和疏導,別故作深沉,把心裏的不快倒出來,避免加重心理矛盾。
警惕心理積澱的潛在危機中年人“壯”而忘憂,容易滋生麻痹思想。中年人的“過午”意識易產生頹廢、消沉情緒,結果出現身體未老心理先衰的現象。中年人過分與年齡抗爭,過度的日暮途窮的緊迫感,長期幹一些力不從心、超負荷的工作,可能會導致身心大虧。中年人的很多陋習如吸煙、酗酒、熬夜、賭博及飲食不規律等不良行為,都是在此時期基本固定下來,成為健康隱患。
克服種種心理障礙努力消除自卑、猜忌、怯懦、排他、冷漠等心理。
保持良好的心境善於調適個人情緒,襟懷坦白,以誠待人,獨立思考,通過思維的“新陳代謝”使自己保持穩定的心態。
防止病從“心”入比防止病從口入要難得多,每個中年人應該調動自己的心智,防止沒有“病灶”也看不到“傷痕”的心理“內傷”,以良好的狀態度過中年。
放鬆情緒,減輕危機感
心理危機的自我緩解可從以下方麵著手進行:
心理危機一旦產生,必然伴隨著情緒上的焦慮和高度緊張,而高度緊張的情緒又作為一種刺激反饋到人的身上,使人產生更強的危機感。情緒緊張和心理危機就是這樣相互影響,逐步升級、逐步增強的。因此,放鬆情緒對於緩解危機非常有用。情緒的放鬆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放鬆訓練這是國內外廣泛應用的控製緊張情緒的常用方法,主要是通過肌肉、骨骼關節和呼吸的放鬆以及神經放鬆等基本動作來降低機體能量的消耗,從而達到控製情緒強度的目的。神經放鬆,尤其是大腦的放鬆一般需要進行專門訓練,其中頸部的放鬆動作對於消除緊張情緒十分重要。頸部位於中樞神經係統的中間位置,是聯係大腦和脊椎的橋梁,頸部肌肉和骨關節的放鬆可以導致來自內髒器官的興奮衝擊的降低或中斷,從而使緊張的情緒狀態失去激發的物質(神經能量)基礎,進而降低情緒的緊張性。
轉移注意人們在很多情況下產生的緊張情緒是由於他們過分注意那些令人擔心的事物或情境所造成的。由於他們的注意力“固定”在這樣的事物或情境上,因此注意和緊張就構成了一個互相強化的係統,越注意越緊張,越緊張越注意,惡性循環,使心理危機不斷加強。當情緒處於高度緊張時,轉移注意不失為消除緊張情緒的一種有效方法。所謂轉移注意,就是指人有意識地變換活動方式,使意識離開引起人們緊張情緒的刺激情境,暫時脫離長期關注的事物。當人們變換活動方式時,大腦皮層的優勢興奮中心就從一個區域轉移到另一個區域了,人的情緒也就從一種狀態轉變為另一種情緒狀態了。